商品编号是海关根据商品差异和监管需求,为区别进出口商品而确定的唯一数字组合。跨境电商零售基于全球消费者个人日常需求,每次交易的商品可能都不同,每个商品可能对应不同的编号。物流企业按目的地汇集商品运输进出境时,每批次商品种类很多,相应编号很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进出口税则》)中分布很分散。

跨境电商零售通关编号分散

单批编号分布散,归类要素多,存在难准确核定编号的风险

核定商品编号是根据商品属性功能等报验状态,按照商品归类总规则,确定商品在《进出口税则》中的编号,属于进出口通关核心难题之一。

跨境传统贸易货物进出口业务中,生产企业进口商品主要用于自身生产制造,属于必需的生产资料,出口商品主要是自身生产制造的产品,商品种类有限;贸易企业考虑到商品差异和通关风险,通常进出口自身熟悉的商品,避免因经营陌生商品不熟悉监管要求而产生违法违规行为。因此,跨境传统贸易货物单批种类不多,编号少且集中。企业很熟悉商品属性、功能和状态,在商品种类不多的前提下,可集中人力等资源,甚至聘请专业报关人员,参考商品历史进出口申报数据,更准确核定商品编号。

跨境电商零售商品基于全球海量消费者个人需求,来自全球海量销售企业,种类多且杂;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多,生产商不断创新制造新商品,市场销售不断变化,新品种层出不穷,跨境电商零售商品种类更多、更复杂。企业难以及时准确全面了解全部商品的属性特点,存在因错误或片面了解商品属性、错误核定商品编号而产生违法违规行为的风险。

跨境电商零售企业应充分发挥商品生产商或实际销售方对商品熟悉了解的优势,由他们提供商品全面准确的属性特点信息,特别是涉及核定编号的归类要素,为准确核定编号奠定商品信息基础;应组织专业报关人员,特别是商品归类专家,分类负责各自擅长归类的商品,逐项核定商品编号,必要时可向海关咨询,提高核定准确性;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数据资源,收集发生变化的商品信息,更新商品归类要素,对归类要素发生变化的,重新核定商品编号;用好历史申报数据,对相同商品或归类要素相同的商品,可直接使用相同编号,当编号被海关纠正时,应立即统一调整相同商品的编号,确保商品编号实时准确。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