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社会的进化,让商品分拨配送的形态改变很大,忙碌的生活方式导致更多的送货服务,物流类型也比以前更加多元化。进口落地配,清关后配送已经与普通国内包裹无异。如今,很多公司的业务规模在中国第一,便可能也是世界第一。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达600亿件,占据世界份额超过40%,是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快递服务。快递网络的地理覆盖范围的“广度”,市场中能够提供的产品种类及服务特性的“深度”,都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格局正渐趋稳定,市场整体处于微利、微亏状态,跨境包裹的内陆运输到国际运输的衔接,客户大多通过国内的快递发到货运代理手上后再外发。

虽然电商包裹量翻了几番,但快递业毛利率已从十年前20%的水平,下滑至目前无限低的冰点,快递商挣扎求生。如何盈利成为快递商的最大挑战,各企业都大幅增加“环节外包”,但甩出去的成本并不能提升竞争力,市场已经到了规模、成本和资本的综合比拼。首先,快递商要借助资本市场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到资产与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和运输费用不断增加(占比达75%),2016年中国快递业掀起了一轮上市高潮,资本的介入帮助企业突破成长瓶颈。相比之下,错过资本的快递商的经营状况堪忧。其次,持续的科技投入,既是客户多元化需求的驱动,也是业务规模化增长的要求。尤其在智能物流的技术背景下,科技赋能是企业的必备武装,靠人工经验进行市场营销、运营管理已不能匹配日益增长的业务规模和场景复杂度,系统、数据与新技术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还有网络运筹和流程优化,即使经济包裹在服务和品质方面只有细微差别,但千万级单量的成本、效率差距,也十分考验企业的组织架构及运营管理者的能力。最后一公里物流衍生出来多种社区服务,但快递与外卖、跑腿、即时配等高时效众包服务之间存在差异。

传统快递的作业组织是围绕物品的异地寄递而展开的,航空资源的调配计划难于陆路运输,而且大部分电商类的经济包裹不适宜航空运输。由电商自营物流开创的库存管理、订单处理、配送及退货等作业一体化物流模式,是“以空间换时间”,通过建设更多的仓库,将商品直接从仓库发往客户,使货物移动的距离更短。毕竟,电商消费者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物流最后一公里的体验,所以很多商家在城市旁建设分仓库,前店后仓,以同城配送的时效来保证订单服务质量。这类电商业务也带动了区域落地配或城配的发展。

在电商或零售企业的仓储和运营模式设计上,多少都有一些结构性的缺陷,最简单是一仓发全国、一仓发全球,如常见的三级存储体系,库存共享、多级补货,采购总仓/中央仓补货,区域仓调拨,分仓DC进行分拣理货和配送。在两级仓中,前置仓做高频采购的新品、爆品及畅销品、应季性、高周转率商品;中央仓做长尾、低频、季节性商品,这类商品直邮配送周期长,可通过价格或丰富品类弥补;将两者结合,实现高周转+长尾商品的有效搭配,使整个仓储达到成本与周转效率的最佳平衡。也有不分级的,也就是所谓的平行仓,即备货相同、仓间商品随时可调拨包,配合城市仓、门店仓和微仓等TC终端仓角色,暂存超高流动性货品,以满足配送时限需求。这对海外仓配置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类比来看,海外仓就是前置到目的国的一个区域分仓。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