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客户对产品及价格比较满意,则要诱导他订购,如询问订购的数量、时间、交易条件等,引导客户进入正题。

展会后邮件追踪最常见的问题是发出邮件后客户没反应。很多客人询过价格,寄过样品后就杳无音讯了。对于这种情况,建议邮件和电话结合使用,了解客户真正的意图,看看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措施。现在SKYPE等是最好的沟通方法。对某些情况不紧急的客户,耐心等待些时间,隔几天再发邮件。为了更好地吸引目标客户,邮件主题很重要,标题要简略、醒目,使用“展览会名称十产品名称”就是不二之选。在邮件发出去后,须耐心等待。如果担心频繁发邮件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不妨在接下来的第三封邮件加上一条:如果贵公司不希望收到此封邮件,请回复说明。有些客户在展会后并不马上回去,阶段性电话结合邮件追踪十分必要。此时,打电话跟踪往往更有效果。不管客户是否合作,都要问清楚原因,这样就可以及时调整应对策略,策略调整到位才能促成成交。抓住客户不是短时间内做得到的,可以重新介绍,把展会上与客人的记录发给他,然后针对其需求推荐自己公司产品。

展会结束,企业收集从展会上获得的信息后,企业要评估好参展信息,并依照实际情况对营销计划进行一定的必要调整,跟踪所有在展会上获得的销售线索,这样能衡量最终在销售方面的成功和总体结果。这能帮助企业证明对展会投资的合理性,比较不同展会的参展效果。此后,参展团队的工作便全面进入后续跟进营销阶段,而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和展会上遇到的那些客户重新建立起有效联系。前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主席、现华盛顿大学教授Bob Dealmaker的看法是,与客户建立联系不但需要投入精力,更需要掌握技巧。比如,个性化的电邮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促进因素。但是,营销人员应该试着发三轮邮件。因为研究证实,每一轮新的邮件都可增加回复率:一轮邮件可得到25%的参观者回复,两轮可产生50%的回复率,三轮可将回复率增至75%。此外,随着发出的每一轮邮件,买家对企业参展的感知也有提升。

而与邮件相辅地寄去一些具有特色创意的物件和赠送品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选择一个独一无二的物件,如果可能的话,应该是一个有纪念意义并且是环保的。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特色物品的一半寄给那些参观者,让他们再次来访或者我方前去拜访时获得另一半。

另外,他还提醒参展企业应注意让员工在展会期间获得合理休息,研究证实人在展台上的最佳工作状态最多只有4~6个小时。之后,从生理到心理都将开始疲惫。因此,应该把员工在展台服务的连续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下,以避免影响工作效率。

经验老到的参展商还建议,在获得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和展会上遇到的那些有意向客户合影留念,展后发送第一封邮件的时候附在其中,以引起客户的注意。总之,一切都为了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后面的接洽更加顺利。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