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恶意纠纷

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由买家提起的恶意纠纷经常发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退款并侵占货物。常见的恶意纠纷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买家拖延、蓄意不做收货确认。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了提高买家的购物体验,一般规定了物流有效期,如果超出了保证的期限还没有送达,买家一旦提起纠纷,平台便会判罚卖家退款。但是,现实中,即便卖家按照规定期限正常发货,部分买家也会借故未收货、物流迟滞、海关扣关、发错地址(如有两个地址,其实已经在其中一个地址收到货,但仍声称没有送达)等投诉纠纷为由,向卖家索要赔付;再者客户故意不去取货,说货没有收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致使卖家赔款后,消费者坐收渔翁之利。

第二种,丑化商品借机索要退款。区别个别正常的磨损状况,在官方的物流网站签收的凭证下,买家虽说已经签收到货,但却在评论和留言中大肆宣传商品的损害和“劣质”图片,或者收货后直接忽视产品质检达标的情况,

跨境电商支付

总是能吹毛求疵地针对色泽、手感和形状等予以不良投诉,甚至于无理由给差评,导致卖家评分下降,降低了店铺的曝光率,要求赔款。甚至有的恶意买家“狸猫换太子”,用别的产品图片来进行投诉,造成卖家损失巨大。例如,稍对亚马逊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亚马逊向来注重用户体验,一直奉行用户至上的理念。基于这一理念,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亚马逊出台了无条件退换货政策。同时,如果用户对收到商品不满意或商品有瑕疵、破损,影响到正常使用,通过向卖家反馈,卖家须重新发货给用户,而用户则不用再把原商品寄回。美国一对夫妇就是看中了亚马逊政策中的这个漏洞,在伪造了数百个虚假身份后,开始在亚马逊平台上大肆购买手表等电子数码产品,并在收到货物后向卖家反馈称,商品已经破损无法正常使用。根据亚马逊的退换货政策,一般情况下,卖家不会要求他俩再把破损商品寄回,而是直接再发一个新的替换产品给他们,并且态度诚恳,生怕一言不合,他俩再给差评。这样的操作屡试不爽后,他俩一发不可收拾。这两人用同样的手段在亚马逊上购买大量电子产品,随后,再通过中间人转手进行低价销售,他们从中牟取暴利。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对夫妇钻了亚马逊用户至上和退换货政策的空子,从亚马逊上诈骗了价值120多万美元的商品并转手套现获利。

2.恶意勒索

有些恶意买家充分利用平台给“差评”、假货投诉、安全投诉、知识产权投诉等规则或法律空当,进行敲诈勒索。卖家如果不支付相关费用的话,他们就会向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起投诉,轻则导致卖家受到平台警告、流量下架或产品下架,重则可能会导致资金被冻结或店铺关闭。恶意勒索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货物,而是为了获取巨大的金钱利益,或者钱财两得,使得卖家苦不堪言。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