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物流同行聊到,他们目前有承接一些电商平台上的物流订单业务。目前的处境十分尴尬。怎么个尴尬法呢?
电商平台在刚起步的阶段,基本上物流环节都是外包给一些第三方的货代公司来完成。电商平台起初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招商和引流。
当平台逐渐发展成熟之后,几乎所有的平台都想着去优化和深度整合物流环节。比如亚马逊的物流+计划、速卖通的无忧物流、Wish邮等等。其实对于平台来说都希望进一步加强对于整个物流环节的可控性。
亚马逊都已经自己买飞机了。在不久的将来,世界第四大快递巨头真的有可能是亚马逊。这就好比目前国内的京东,京东现在也把自己的快递服务对外开放。这就意味着京东也很有可能成为继顺丰之后,中国国内时效和客户体验最好的一家快递公司。
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众多核心资源于一体的电商平台巨头们。可以说传统型的物流企业很难与之抗衡。电商平台的触手伸向物流领域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为嘛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的合作会面临许多尴尬的处境呢?
前段时间顺丰和阿里为了数据共享的事情公开开撕,其实已经释放出了一个强大的信号。未来,谁掌握了整个行业上下游的核心数据,谁就会占据主动地位。
很明显物流公司在行业大数据方面并不占据明显优势,这既有自身电商基因和互联网基因匮乏的先天因素。也是由其在整个行业链条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的。
整个物流行业之前的行业暴利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社会行业整体运能运力的供需不足。
可是当下我们会发现,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将整个行业的信息流更加透明化和扁平化,依靠信息不对称赚取差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运力供给层面来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整个社会的物流效率和速度都在提升。而且中国包括民航、铁路、航运等原有的国有体制占主导地位的行业,都在逐步进行混合制改革。依靠独家或者垄断性、稀缺性资源牟取暴利的时代也在逐渐终结。
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许多的线下交易转到了线上。手中握有终端客户流量资源的平台可以说是沿着行业上下游和行业泛周边不断做大蛋糕,蚕食着服务商的有限生存空间。
众所周知,跨境物流是一个非常繁杂冗长的链条式的服务。处在行业的某一个节点上的利润其实已经非常微薄。惟有串联和整合更多的上下游元素,拉长价值链条,才可能有更好的利润空间和商业模式出来。
电商平台刚开始和物流公司合作的时候选择整体外包。之后随着业务体量的不断放大,逐渐从仓储、干线物流、末端派送等环节去逐步进行自建投入。把原本的整体外包模式改为局部外包,甚至有可能达到自营物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