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件一般按“首重+续重”的计费公式收费,但也与货物的票、件、尺、重量有关。考虑到运输装卸及人工搬运的安全性,超长、超重、异形等特殊规格的货件会被拒收或额外计费。而轻泡货物(Bulky Cargo)在运输、内部处理及投递方面实际运行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计泡体现了合理成本。计泡就是毛重与体积重量取较大者计收运费。体积重量在国内陆运快递中较少体现,但航空运能稀缺,轻泡的小包裹货物泡重比大,可以简单形容为“装的多、不够秤”。
对于计泡或材积,行业有一定的划分标准,国际空运市场上普遍采取泡重比为1:167的标准,即“体积÷6000”的算法。测量不规则物品的体积按装入的“最小长方体”来估算。当货物的体积重量比实际重量大时,货代跟客户按体积重量收费,但跟航司却是按实际重量或低重量计费,从中赚取差价就是“吃泡”。货代可以把别人的“重货”与“轻货”进行轻重搭配,就变成了“平货”。当都知道了这个差价后,就出现了“分泡”现象。如果按照“六四分泡”,那么“货代分六成、客户分四成",如实重为140kg,泡重为160kg,则把这20kg进行四六开。
重货压舱最受欢迎,“普货”可能是指折中泡重比的货物,也可能是指常规外贸货物。但当货物太重时也不利于配载平衡,托盘超重会被加收“垫板费"。
海运集装箱计费,货物“量尺体积”与含亏舱的“占用货舱容积”又有不同,散货拼箱中有“计费吨 Revenue Tons"的概念,是重量吨(W)和尺码吨(M)的统称,简称R/T,按体积重量比收费,取大舍小,如1:500是比重500kg的货就相当于1m,不足立方米按立方米收费,如果货物是1000kg/1m,就按2RT来收费。依照国际航运业务惯例,凡货物积载因数小于40㎡/t的货物,称为重货。如果是按英国的1:363计费(美国通常 1m对应200kg),则1m对应363kg,如重1t且体积为 1m'的货按2.75元/m来收费。我国通行的是密度大于 1t/㎡的为重货,而承运商在淡旺季也可能采用不同的重泡比进行计算。
客户报重量轻泡偏离小的可宽大处理,较大的物流商或拼箱公司会“超方涨码”。包裹量大、测量材积比较麻烦,通常在客户交接端不会逐件计泡。快递在处理包裹单件重量时,可在分拨中心的分拣线上配备动态电子秤和3D测量,或采用随机抽检,实现重量稽核。相比之下,严格的“邮编+地址”的校验系统,对跨境包裹的计费作用更大。"运费到付”货件将向收件人收取此运费。航空运单上显示的运费,通常是实际结算运费,也可能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规定的名义运费。
除了按服务计算的基本运费,还有各种附加费,其不同于增值服务,是必选项,如偏远地区、危险品、非标准货件、燃油、碳排放抵偿方案等。例如,燃油附加费是一项随燃油价格变动的浮动费用,无论哪种运输方式,燃料成本都是运输的大头。由于燃油价格变动频繁导致运输业成本波动,因此空运多有此项收费。在托运时如果提交纸张提单,就会额外增加承运人的系统录入工时,就会被收取数据输入及EDI舱单信息费。国际物流中的附加费有几十甚至上百种,有些附加费是船东/航司收取的,有些是进出港/码头收取的,还有些是货代巧立名目多收的。例如,在收发货人之间调节、转移部分费用,一方面压低费用来吸引发货人,另一方面到了目的港向收货人加收。因此,发货前要事先确定好运费价格构成,分辨“行规”收费项目,避免出现出运后被乱收费用或附加费虚高的现象。
电商平台线上的发货计费,首先要根据商品分类设定不同的运费模板,每个运费模板有特定的发运计费规则。很多卖家不赚产品差价而赚取物流费用,如设置不同于实际运价的资费,赚取首重、续重的差价。而在电商营销活动中包邮的卖家可通过捆绑销售产品或以优惠套装的形式来节省更多物流成本,或让消费者增加单次购买量来获得更快速的物流方式。通常,卖家使用合并多件订单免运费的促销形式,即当买家购买达到一定的金额或产品数量时获得包邮或物流优惠。对于不同的物流产品,有时多件货拆开分别发便宜,有时捆绑发会便宜。比如若产品超重,则可以根据物流商产品规则,采用拆单发货的物流方案,把一套产品的主件和附件分开发,或采取套餐销售、组合发货的方式来降低单票物流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