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产生背景

全球贸易额的上升带来了各种贸易单证、文件数量的激增。美国森林及纸张协会曾经做过统计,得出了用纸量超速增长的规律,即年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 10亿美元,用纸量就会增加 8 万吨;出差错的概率增大在各类商业贸易单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数据是重复出现的,需要反复地输人。据美国一家大型分销中心统计,有 5%·的单证中存在错误。同时重复录人浪费人力、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市场竞争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价格因素在竞争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而服务性因素所占比重增大。

2.EDI的定义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UN/ECE/WP.4)从技术上将EDI定义为:采用一种使信息结构化的商定标准,将商务或行政交易事务的信息交流,通过计算机联网进行电子方式的传递。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UNCITRAL/WP.4)从法律上将ED定义为:EDI是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对结构化、标准化的信息进行的电子传输而且使用某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信息结构。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将 EDI 描述成: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

跨境电商物流

3.EDI的工作流程

EDI强调在其系统上传输的报文遵守一定的标准,因此,在发送之前,系统需要使用翻译程序将报文翻译成标准格式的报文。

(1)发送方计算机应用系统生成原始的用户数据。

(2)对发送报文的数据进行映射与翻译。

(3)发送标准的 EDI报文。通信软件将已转换成标准 EDI格式的文件,经计算机网络传送到 EDI网络中心。

(4)贸易伙伴获取标准的EDI文件。根据EDI网络软件的不同,EDI网络中心既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自动通知发送方的贸易伙伴,也可以被动地等待贸易伙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查询和下载。

(5)将接收文件的数据进行映射和翻译

(6)接收方应用系统处理翻译后的文件。EDI交换平台除提供用户之间的通信平台外,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在提供格式转换和翻译软件的同时,提供察码管理、权限管理、通信管理、记账管理、数据存档、第三方认证等功能。

4.EDI标准

由于 EDI是国际范围的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所以 EDI的核心是被处理业务数据格式的国际统一标准

EDI标准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提供一种发送数据及接收数据的各方都可以使用的语言。

(2)这种标准不受计算机机型的影响,既适用于计算机间的数据交流,又独立于计算机之外。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