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的上架过程中,除了原封不动选择白底图片作为主图上架外,还可以将图片稍做改动作为新品上架。
以服装类产品主图为例,先分析一下,如果这个款式是个爆款那么卖点是什么:
(1)蕾丝上衣;
(2)楼空花纹;
(3)破损牛仔短裤。
通过站内产品排名综合对比,发现牛仔短裤类产品销售情况明显优于蕾丝上衣类产品,因此我们把这 3 个信息筛除两个,只留下破损牛仔短裤一个卖点,那么可以将这裙子图片拆分为上半身与整体图片。
我们完全可以把主图在标题和类目选择上选择上衣或者牛仔短裤的类目和词汇。如果该套装的确是个爆款,那么你把上半身和下半身单独截取出来作为主图也一定拥有不错的流量,并且分开销售的变体还能在非套装类目里发光发热,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除了拆分主图外,还可以使用不同的产品图片作为主图重复上架某一产品,这样可以防止因某张主图不符合国外用户审美,而导致 listing 流量较少的情况出现。
所以,对待一款产品,如果它的卖点在部分区域就可以体现出来,完全可以截取部分图片作为主图上架到不同类目中。这样不仅防止产品重复上架导致listing关联,也可以扩大曝光量,从而有助于销售额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套装类产品上架到上衣类目中属于踩了亚马逊上架规则的“黄线”,但仍然没有越过红线;有些跨类目上架或者插入变体/更换主图的举动会越过亚马规则的红线,最终会被亚马逊平台禁止显示。例如鞋子类目与服装类目基本水火不容,不可模糊上架,不然会被亚马逊A9算法判定为违规而将 listing 图片禁止显示)。
除了以上对主图拆分分别上架外,还可以根据标准品、非标准品类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主图类别进行展示。
在亚马逊平台的选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1) 标准品(如家具、仪器、电器等 );
(2)非标准品(如服装、个性化产品等 );
以服装为例,非标准品一般为白底图片,其主图选择无非是考量产品展示角度与模特选择例如正面/侧面展示、黑人/白人模特展示。
而标准品的主图图片除了涉及产品角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分类,即场景图与产品图的不同以书桌为例,可以看到在亚马逊上有两大类主图。
所以,当涉及标准品的销售时,除了要考虑作为主图的产品的颜色、拍摄角度、光亮等基本要素外,还需要仔细考量产品主图的定位,从而在场景图与产品图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
如何进行主图分析呢?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搜索自身类目定位,根据竞争程度,选择分析排名前 5~20 页产品的主图分类;
第二步:确定产品的决定性要素,如价格/颜色/尺寸等,观察要素与主图分类的联系;
第三步:数据可视化,确认自身产品主图定位。
以“table”类产品为例,首先在亚马逊搜索相关产品。
然后统计排名前列的产品主图的两种分类的数量,在此统计了排名前 10 页的listing主图中场景主图与产品主图各自的数量。
通过分析图中数据波动,可以明显看到如下规律:
(1)随着搜索页数的提升,以产品主图为表现形式的 listing 逐渐减少;
(2)随着搜索页数的提升,以场景主图为表现形式的 listing 逐步增加。
根据上述规律,可以知道单以“table”这一关键字而言,产品主图的竞争力要远大于场景主图,因此如果我们的产品若以“table”关键字为切入点进行销售必须使用产品主图作为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