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团队建设问题外,工厂型卖家做独立站最难的就是选择产品。他们的优势在于他们拥有产品,对产品的研发、迭代更新也有嗅觉,并具有整合周边供应链的能力。但是哪些产品适合独立站是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难题。另外,产品如何定价,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也是选择后的一系列问题。

总结了工厂型卖家做独立站的一些经验,供卖家参考:


1.用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


一些工厂卖家直言不讳地说,在独立站建设阶段,包括采购和跟单,只需要两三个人就可以实现冷启动。其余围绕品牌定位、排水推广和运营,可以利用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然而,随着卖家发展阶段的升级,招聘专业人才需要立即提上日程。厂长往往对产品、工艺有足够的深入了解和了解,但传统厂商和跨境电商各有各的逻辑,实现品牌的全过程操作,还是需要组建专业团队。


2.选择与自身供应链密切相关的产品。


一些独立站的高级玩家建议,工厂卖家在选择产品时,不仅要研究市场需求(如看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热门产品、看市场研究机构对目的地国家的潜在客户分析等)。),还应该更多地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即选择与自己的供应链密切相关的产品。这不仅可以保证成品快速生产,还可以调用周边资源,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基于供应链优势打造品牌。


3.在定价策略上,走出低价怪圈。


面对转型的机遇,工厂需要放弃传统思维中的价格战。充分利用自己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注重产品质量。


事实上,每种产品都有自己的市场,这只是市场规模的问题。如果卖家能找出竞争产品的不足,然后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永远以产品为王,不走低价路线,肯定会有市场。


独立站的流量成本不低,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打价格战,那肯定是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如果没有好的产品支持,很容易成为一次性交易。但是,如果消费者在平台上得到了预期甚至超出预期的产品和服务,他就会第二、三次找到你的品牌,不断加深对品牌的认知和回购。


4.明确独立站的定位,早期有品牌思维。


不同的思维决定不同的发展路线。其实很大一部分工厂在转型初期对独立站没有明确的定位,只是要求尽可能的下单,甚至选择低价或者促销的方式来冲销量。但是DTC品牌的转型要求卖家从一开始就有长期打造品牌的电衡长期回报和投入产出比。


在流量方面,如果用做品牌逻辑,前期需要大量的曝光,而不是一次就冲销量。毕竟品牌的塑造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市场检验和运营的精准配合。如果卖家是另一个逻辑,就是先求生存,再求发展,那么他会计算投入多久,投入多少能看到效果。这时候就看怎么定价,怎么运营,更有利于快速销售。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