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在国际主流社交媒体上,情感和维护个人形象是驱动人们去分享的内因。新闻图

在以情感为驱动分享的人群中:

● 25% 令人敬畏、 惊恐Awe

● 17% 好笑的事情 Laughter

● 15% 觉得好玩 Amusement

● 15% 其他 Other

● 14% 分享喜悦 Joy

● 6% 感到生气 Anger

● 6% 表达同情心 Empathy

● 2% 感到惊讶 Surprise

● 1% 令人悲伤 Sadness

以维护个人形象(身份定义)为驱动的分享包含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 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 32%

● 为了让自我形象看起来正面积极 40%

● 避免去分享让我们看起来很糟糕的内容 62%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去分享不仅仅是情感表达,还有建立自我形象并不断维护这种形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需要。

我们如何帮助人们去塑造更好的自己呢?

根据国外研究机构显示,在国外主流社交媒体中大约超过90%的分享活动发生在Facebook上,Twitter约占6%,LinkedIn约占2.5%。实践告诉我们做年轻人的外贸市场还要关注Instagram,这是一图片分享为主的社交媒体,它正成为年轻人聚集地。

而在国内热门的网络社交平台当属微信,据2017年度《微信用户行为分析报告》写到:

1、93.51%的用户使用微信语音聊天

2、77.28%的用户发送图片

3、查看“朋友圈”的照片占61.66%

4、在朋友圈分享照片占53.55%

5、接受QQ离线消息51.93%

6、查看附件的人51.52%

7、摇一摇找朋友49.09%

以上功能主要集中点都是社交活动,实际上人门社交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而是换了方式,微信帮助人们们找到了社交的依赖感。

尽管上面我们没看到视频的数据,但近期微信上短视频的传播和浏览量得到迅速增长。

分享行为充斥着网络社交媒体,国外研究机构指出以下内容受到人们关注并乐于分享:

● 清单体文章:例如“你一生必读的 10 本书”、“李嘉诚给年轻人的 10 个忠告”、“专家的 20 条养生忠告”之类,在互联网上创作的内容也要考虑写成清单体。

● 图片

● 讲如何去做的文章

● 谈是什么的文章

● 讨论为什么的文章

这给了我们一些有趣的提示:在国外的社交媒体上人们渴望分享和解释不同文化或情境的主题帖子。

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制作这类标题和内容帮助获得更多传播。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