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跨境电商能算得上综合平台的不多,但占的盘子不小。2014年天猫国际上线,陆续引进了上百家海外店铺和数千个海外品牌。相比淘宝全球购,天猫国际要求M2C商家入驻必需要有海外的零售资质,目前已经涵盖美国Costco、英国Sainsburys、日本AEON、德国Metro、澳大利亚Woolworths、西班牙Dia等20 多个大型商超。
天猫国际战略的方向是“品牌、分销、大贸”,摸索全球直供、海外直营、全渠道分销等多套解决方案,让跨境进口平台模式作为全球商家进入中国市场第一通道,并逐渐在阿里体系内建立起一个可支持零售、分销、全渠道、量贩快消、大宗批发的全球供货中心。天猫在跨境物流方面,通过和自贸区及各大跨境试点城市合作,储备了巨大保税仓资源,在欧美等多地建立海外仓。
除了交易平台化,还有运营平台化的“天猫海外直营店”,商家将产品发送至天猫仓库,天猫全权负责所有运营工作,发货及一切售后服务,商家倒是很愿意与之合作,自主性比纯供货商更大,还能得到天猫的扶持。
进驻大平台的弊端是,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两大“流量入口”都有排他性政策,寄人篱下必然就会受制于人。阿里和京东开放一切商品、流量、物流等资源,生态嫁接延展,跨境也被纳入这一线上商贸体系。
淘宝全球购已覆盖近 100多个国家,经过海淘爆发性增长,数百万款海外商品在售,已进入了“无奇不有”的阶段。洋码头 2011 年才上线,有 C2C 个人买手,还有商户M2C,其特点是,自建跨境物流体系比较早,在全球设有10个分拨转运中心,覆盖主流海淘市场,上游及国际段有贝海国际速递完成,商品到达国内后由合作快递完成配送。
作为平台模式,重点在于售前的引流招商,帮助海外零售商直销给中国消费者,模式轻且有沉淀资金,主要做的就是拉升成交量。海豚村、京东和苏宁的海外购属于“自营+招商”,自营为主、平台为辅,发挥其供应链、资金链的内在优势,同时通过全球招商来弥补国际商品资源上的不足。
自营是流量创造者,第三方则是利润贡献者。品牌招商方面须平衡规模和质量,“大B”数量有限,引入的难度较大,“小B”数量虽多,但平台对其质量把控较难,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物流和售后服务。
对于海外直采特卖,唯品会是电商领域的一朵靓丽的“奇葩”,不是平台胜似平台。特卖会非常符合海淘的特征,货源采购通常都是不确定的,卖完结束、好卖再来。唯品会海外精选自建跨境专属仓,懂得挖掘海外的优秀商品,涵盖化妆品、服装、箱包、母婴等各种品类,特卖容易产生复购率,每天都有新商品、新鲜感。
它与自营的最大区别是供应商压货,自营B2C都是先买后卖,特卖会是最大化地利用现金流“早收晚付”,这才是跨境特卖模式的核心价值之一。由于走量很大且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业内效仿者众多,但学会的不多,这需要很强的海外货源及供应链掌控,若没有最低折扣,很难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