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论(Synergetics)亦称“协同学”或“协和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

协同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论以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等为基础,吸取了结构耗散理论的大量营养,采用统计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的领域的分析,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建立了一整套的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在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上,描述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

跨境电商协同论

协同论认为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独立运动占据主要地位时,系统就表现为无规则的无序运动;当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整体运动占据主要地位时,系统表现为有规律的有序运动状态。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协作,在一定条件下,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和协作,系统就会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协同论是研究各种不同系统在一定外部环境条件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使系统从混沌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以及从有序又转化为混沌的机理和共同规律的理论。协同论用复杂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系统自组织现象的观点、原则和方法。这一理论指出,系统的有序性是由诸要素的相互协同作用而形成的,是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结果。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的协同作用,使系统整体出现各子系统所没有的系统属性和功能,整体的属性不等于内部各个子系统的简单之和,部分在整体中的协同作用能够产生新的能量。

协同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协同论的创始人哈肯说过,他把这个学科称为“协同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许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以产生宏观尺度上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

在协同论中,“协同”是指事物在一起工作时所发挥的作用,即协同作用,具体讲就是指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或系统之间的协调一致、共同合作而产生的新的结构和功能。系统是动态相互作用中的组合部分,其结构起来的联系作用叫作协同作用。协同可以使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它所拥有的资源和技能,协同意味着只要具有创新能力和识别发展机会的意识,企业就可以不断地扩大其规模。

协同可以理解为各子系统或各部分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态势。协同具有如下主要特征:①目标性。协同是以实现系统总体演进目标为目的的,没有系统总体演进目标,就无须各个子系统或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系统也就失去方向性。因此,系统协同具有较强的目标性,系统整体目标是导引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各部门相互协同的关键。②联系性。协同是系统在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约束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体效应。如果没有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系统就无法组织协同,无法使各种子系统或各个部门构成一体,也就没有必要组织它们相互合作、相互配合。③网络性。协同是以系统外部环境与内部各子系统或各个部门为基础的,只有全面掌握、详细划分系统总体中的事物或现象,并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网络体系,才能有效地组织系统协同工作。④动态性。系统协同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系统内各子系统或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现系统总体目标的进程中,需要根据系统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调控与修正,修订各子系统或各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系统总体目标的实现。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