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中,进口人或出口人中至少有一方是以外币计价的,但外汇汇率又处于变动之中,为此参与贸易的一方就一定会承担汇率跌落的风险。另外,自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以后,货物的价格或原材料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参与贸易的一方就必须承担由价格升降引起的风险,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及价格风险。

那么,在跨境贸易中应该如何进行此类风险的防范呢?

1.采取稳定的费用结算货币

在跨境贸易中,尽量将本国的货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由于本国货币一般不存在货币汇率问题,不会涉及货币兑换等情况,几乎不存在外汇风险。但是,人民币当前能够使用的国家并不多,所以一般不会将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对此,就需要选择汇率较为稳定的货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最好选择具有一定通用性、国际性的货币,一方面能够防止货币的汇率变化,另一方面能够保障货币的兑换自由性、便利性,如欧元、美元等。在实际情况中,人民币目前并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是人民币已经可以作为结算货币。例如,如果我国进出口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计价,那么几乎所有的外汇风险都将被拒之门外;如果使用美元、欧元等较为普遍的货币进行计价、结算,虽然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这些风险所形成的威胁并不会很大。

跨境电商支付

2.进出口巧选“硬”“软”

企业在签署跨境贸易订单时,订单费用的支付方式需要尽可能地选择“出软、进硬”的方式。因为硬币的价值不易贬值或汇率波动,相反软币的价值无法固定。所以,在出口贸易合同中,应尽可能地选取硬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而对于进口贸易来说,则应尽可能地选择软币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这样能极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除此之外,在国际上向外借款时也需要使用这种方式,即在向外支付费用、利息时应尽可能地选择软币,而在向外收取利息时则尽可能地选择硬币。

3.选择科学的结算方式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推迟结算时间或提前结算时间来降低外汇风险。在合同生效之后,企业需要尽可能地追踪预计收取或支付的货币本币汇率的变化,按照对外汇汇价的预计变化情况,适当地调整外汇费用的收取、支付时间,从而降低外汇风险。

例如,在出口业务当中,如果计价货币的汇率在近期内呈现上升的趋势,则可以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延长货币交付时间,或者向对方企业提供一些有利条件,延长出口贸易的收汇时间。反之亦然,如果计价货币的汇率在近期内呈现下跌的趋势,则可以在保障货物装运的同时适当提前货币交付时间。而对于国际进口贸易,则需要反向操作。除此之外,外贸企业在进出口收汇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采取安全、及时的收汇款方式。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信用证的收汇原则,否则依次考虑付款交单、承兑交单方式。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