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品牌店铺和其他电商平台的品牌店铺相比,有两大不同:

一、品牌词自然流量不属于卖家

经过某个渠道的努力,做了一个品牌后,如果买家直接搜索这个品牌词,那么,希望这个流量归属我们,而不需要额外缴费,因为这属于平台内的“私域流量有限”。不过,在亚马逊上,由卖家产生的品牌词自然流量,也要被亚马逊“拔一次毛”,“擦一次油”。

比方说,作为亚马逊头牌之一的安克创新公司,他好不容易在亚马逊上大受欢迎,做出了“渠道品牌”,但其品牌词在站内产生的私域流量,也被亚马逊“扣押”。

如果安克的忠实用户在车站里搜索他们的“品牌词”或“品牌词+品类词”,安克必须花钱购买他们自己的品牌词“anker”,在向亚马逊支付广告费用后,它的品牌店铺才能在靠前展示。

买家每点击一次,安克都要付一次广告费用。这种现象,在其他电商平台中,很少见。许多电商平台上,品牌卖家可以“免费收取”这些流量,因为这是自己品牌产生的自然流量。亚马逊对品牌增长的抑制,还表现在私有领域流量生态的限制。

二、亚马逊卖家店铺难以承接“私域流量”,并构建“小闭环”

亚马逊卖家店铺,虽然也有粉丝“follow”的功能,也能沉淀一定的“私域流量”,但缺乏充分激活、利用这些流量的配套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流量是一种“闲置的流量”,并不能帮助卖家在自己的店铺中建立一个“私域小闭环”,并从中受益。和其他平台对比后,会更清晰一些,以Lazada、速卖通、Shopee为例,对卖家的整个品牌店铺拥有一套完整的扶持体系,包括粉丝关注、老客户回购引导、新品推送等机制。这样的话,一两年前就有一些顾客,还会再来购买。

举例来说,在卖家联系客户方面,Shopee卖家还有很大的空间,既可以通过“转播”的方式,吸引已经关注店铺的粉丝,或者已经下单的买家,同时也可以催促没有下单的顾客继续下单。而且,卖家可以看到客户的联系电话。

也就是说,众多的电商平台让卖家们可以建立“站内私域流量池”和“品牌小生态”。电商平台如京东,则直接称之为“流量闭环”。建立私域流量闭环,不仅有利于促进复购率,提高顾客粘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卖家品牌真正成长。

现在看来,亚马逊在这方面是非常缺乏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亚马逊对于卖家品牌的成长,并不十分友好。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