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市场的海外仓就达到了两三百家。这其中主要分为卖家自建的海外仓和物流公司建立的第三方海外仓。
整个海外仓的快速发展也就是最近这五年左右的时间。随着海外仓数量的不断增多和境外税务体系的完善以及电商平台规则的变化,海外仓业态的生存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1不确定的税务风险
从2017年开始,欧洲对于跨境电商的税务漏洞盯得越来越紧。在英国、德国、法国等主要的跨境电商目标市场国家,许多当地的海外仓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税务风波的冲击。
英国政府从2018年4月份已经开始,要求所有的海外仓企业必须在税局备案登记。海外仓企业须对客户存放在自己仓库内的货物是否如实缴税问题负有监督义务和连带责任。
德国的部分海外仓企业,由于电商卖家税务问题的牵连,则直接被当地税务部门查封。这对于跨境物流企业或者跨境电商卖家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部分企业的损失以千万计。
税务风险是绑在大部分海外仓企业身上的一颗不定时炸弹。由于跨境电商卖家在境外税务的不合规,导致了境外的清关和仓储物流企业也不得不去承担整个产业链条的税务风险。
和以远程销售为主的跨境直发类小包专线物流模式相比,海外仓发货模式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境外实名登记注册的公司主体,税务合规以及本土化运作的需求更为迫切。
2重资产投入模式
目前能够自建海外仓的电商卖家,基本上都是以大卖家为主,而且都有一些资本的注入。许多电商大卖融资商业计划中的一部分很大的支出就包括了海外仓的布局建设。
对于自建海外仓的电商大卖来说,海外仓其实只是整个生意链条中的一个配套设施,至于海外仓本身是否能够盈利并非其首要的考虑因素。
而对于所有的物流企业建立的第三方海外仓来说,盈利能力非常关键。只有有了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良性的现金流,才可以支撑整个商业模式继续走下去。
物流仓储作为一个在规模、成本、效率之间的寻求最优配置的商业模式。只有适当的规模才可以降低单位操作成本,只有通过不断对于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和改善,才能提高效率。
目前市面上90%以上的海外仓企业还是处于一个持续投入的阶段,并没看到多少盈利。许多的第三方海外仓还处于货量不足的吃不饱阶段。
3本土化运作的难点
大部分的海外仓企业目前在本土化运作方面,面临的一个最直接的瓶颈就是用工难。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随便一个仓库人员的薪水基本上都要2000-3000美金/月不等。
国外的劳动法规以及生活观念和国内差异较大。很多本土员工基本上都没有加班的意识和习惯。不少的海外仓企业其实招聘的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华人或者外劳。
由于语言文化和用工环境的差异,用工难的问题尤为突出。能去到国外的华人,大部分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都不会太差,年轻人谁会愿意天天去仓库搬货打包。
现阶段市面上的海外仓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比例其实是由一些海外华人建立的。由于不少人是出于移民或者拿绿卡的需求去进行的商业投资,其本身并非有从事物流仓储的经验。
海外仓之间的发展差距悬殊巨大,不少的海外仓在系统软件和仓储自动化方面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作坊式发展阶段,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作业。成本高,效率低。
4海外仓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市面上个别有盈利能力的海外仓,其赢利点往往来自于贴标、换标、中转、退货、维修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单纯的依靠收取仓储费用是非常有限的。
海外仓企业通过整合头程的空海运干线运输、目的港清关、尾程派送资源等,以仓库为节点,将更多的资源和服务串联,以延伸其服务范围。一些企业通过分包模式所建立的仓中仓的概念,也可提高仓库使用率。
中国电商产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是领先于世界的。以京东的仓配一体化B2C物流网络为例,其极致的物流体验和运营效率,连电商巨头亚马逊目前都还未达到。
中国企业在海外仓商业模式上的核心竞争力,应当是输出国内优秀的电商仓储管理模式、软硬件设施以及运营经验,来对境外的传统B2B模式的仓储资源进行赋能和改造升级。
这是一个资源互补和合作共赢的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产品和资本的输出,更是模式、经验、能力、管理和文化软实力的输出。
未来的竞争是建立在适度的规模之上,成本、运营和效率的比拼,精细化的管控能力尤为关键。税务合规化、运营本土化是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立足本土、放眼未来,路且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