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被侵犯商标权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的背景下, 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引人注目。由于国内企业不注重国际商标保护以及国际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偏差,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区域被侵犯商标更加严重。中国企业商标在海外遭遇抢注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不少企业为维权付出不小的代价。
从相关媒体报道来看,被抢注名单上几乎清一色是国内知名企业:青岛啤酒在美国被抢注,竹叶青酒在韩国被抢注,英雄金笔在日本被抢注,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在加拿大被抢注,还有永久自行车、天坛蚊香……被抢注商标涉及食品、饮料、化妆品、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不少企业在雄心勃勃准备迈出国门去海外市场大展拳脚时,才发现自己的商标已经冠上外国姓。
中国企业的商标在海外频频遭遇抢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国内企业对商标进行保护的意识较为薄弱,特别是对国际规则不熟悉,导致了中国企业还没有踏出国门商标就被抢注。
海外商标抢注的案件中,抢注行为按照其目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1.批量抢注,牟取暴利。
抢注人为职业商标掮客,把恶意抢注他国企业的知名商标作为职业,将商标抢注后并不会将商标投入实际使用,而是等国内企业发现后找到抢注人与其协商,或者抢注人主动联系企业进行出售,再将商标以高价出售给国内企业,这对抢注人来说是低投入高回报的生意。
2.阻止对手,占领市场。
国外竞争对手了解到国内企业即将进入当国市场,由于中国企业的商品一向物美价廉,国外竞争对手担心中国企业的商品进入当国市场后会抢占其市场份额,为了阻止国内企业进入当国市场,将国内企业的核心商标抢先注册,将中国企业挡在门外,形成贸易壁垒。
3.代理抢注,独家代理。
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当地经销商或代理商将国内企业的商标抢注,并以抢注商标作为筹码威胁国内企业要求获得该产品在当国的独家代理权,以达到垄断当国市场的目的。
4.抢注名牌,坐收渔利。
国外同业者将国内知名企业的商标在国外抢注,由于同业者对业内知名品牌更为熟悉,了解其背后的商机,将抢注的商标进行“合法”使用,可坐收渔翁之利。
有些人可能会说:外国人抢注的都是中国知名商标,我这个中小企业,并没有打算将产品出口国外,所以就没必要注册国外的商标了!
这样想理论上没毛病!但是外国人真的会放过中小企业吗?海外商标被抢注已经不光是国内知名企业了,而是渗透到各行各业。可见,并不是说你的品牌不知名别人就不会抢注,现在国外有很多职业商标掮客,通过恶意抢注商标再以高价出售获取暴利。此外,还有一些竞争对手,发现你的产品有潜力,抢先注册商标,占领市场,形成贸易壁垒,这样一来,你的产品不仅无法在商标注册当地国出售,更有甚者,自己的品牌被他人状告侵权而遭巨额索赔,那才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不要再说“我的企业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商标不会被抢注”这种话了,品牌知名度现在不高,不代表以后也做不起来;你现在不需要使用国际商标,也不代表今后就永远放弃海外市场。所以建议大家,凡是想把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厂家,都应及早到国外注册商标,以便使自己的商品在销售国不被排挤,销售市场不被他人抢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