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亚马逊正式推出的市场关键词分析工具Product Opportunity Explorer可以帮助卖家进一步挖掘细分市场。通过类别选择搜索维度,卖家可以在任何级别下找到利基市场,这也符合选择逻辑。
从利基市场的结果来看,亚马逊的默认排名是基于什么排名还不得而知。但是,卖家可以通过过去90天的搜索量来改变自己,浏览这100个利基市场。与之前的大海捞针收集细分市场相比,这种方法简直太香了。同时,卖家还可以通过设置搜索量、销量等指标,过滤掉一些流量和销量过小的市场。
亚马逊的产品选择工具提供了代表市场容量和趋势的指标,如搜索量和点击量,以及代表利润水平的指标,如平均价格。
这些官方权威数据对亚马逊卖家非常有用,但也发现了该工具的一些局限性:
1、当该功能达到第三级时,卖家不能向下看细分市场,无论卖家选择哪个级别,利基市场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上限为100个。
2、根据销售商品数量的定义——买家输入该细分市场的搜索词后购买的商品数量,假设某个产品的销量很高,但其在某个关键词中的销量很低,数据仍然很低。
3、亚马逊提供的大部分数据都不到90天,但实际上每14天更新一次,所以可能会滞后和误导。如果新手卖家只使用这个工具来选择产品,可能会选择季节性产品,导致损失。
因此,如果卖家想做进一步的市场调研,或者更广泛的选择,还是需要合理利用其他第三方软件。
卖家可以打开亚马逊产品选择的新思路——深耕垂直品类,产品选择是选利基市场。
也就是找到一个有潜力的蓝海细分类别,并不断挖掘垂直产品。
这不仅可以提高卖家对产品的专业性,更好地把握用户的痛点,而且垂直供应链的低成本优势也可以帮助卖家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率。
很多卖家在操作上没有自己的想法,听说什么好卖,上!看什么热销,上!每次努力走到风口,但每次只能抓住马尾巴,抓一手毛,马不知道去哪里了!最终的结果是,卖家收获了很多滞销库存,但是钱袋越来越空了。
卖家最好把目标转移到一些利基类别,深入挖掘一个类别。从业务流程出发,除了供应链端的成本和质量优势外,还可以在运营端对客户群进行深入、专业化,实现高回购率。
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一点点的沉淀,积极构建自己的护城河细分类别,也许,卖家就能成为下一个大家羡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