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现在很多卖家都会尝试放弃之前提倡的“贴牌+数据化选品”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很简单,就是通过一些精选的工具和软件,查看销量,看哪个产品好卖,哪个产品好卖,不分品类。追求单一的爆发力,短期的销售和利润是唯一的考虑因素。我认为这对大多数亚马逊卖家来说是一个常见的错误,但这样做有明显的优点和缺点。
这种模式当然是有好处的,因为成功的概率比较大,前期的选择是基于大数据来筛选的,所以所选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经过市场验证的产品,而且不需要验资,一般来说,如果推得好,就不怕卖得好。
这种模式还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容易被后面的大卖家打破。因为你的产品很受欢迎,但是分散在不同的类别,很难形成一个产品矩阵,这会导致每一个新产品的推广成本无法降低。而且,由于品类分散,很难深入挖掘品类,整合供应链,也很难降低产品成本和物流成本。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促销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国内大型工厂和品牌的进入,这一劣势将被无限放大。
亚马逊选品方式:
1、通过工具:Jungle Scout Web App/ Hilium10 Blackbox / Viral launch Product Discovery. 没什么说的,有钱就上。缺点是容易找到和其他人重复的产品,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同一个数据库里边钓鱼。
2、亚马逊搜索量Autocomplete - 随意输入字母/单词,搜索栏dropdown由上至下搜索热度递减,有些时候会给你带来一些选品灵感。缺点是效率低。
3、亚马逊Best seller/New release/Gift ideas - 越go niche,竞争越相对小,目标是Private lable卖家/产品
4、通过竞争对手找产品 - 看竞争对手店里都卖啥,有没有产品适合做。如果一个Private Lable卖家某个产品做的好,很可能他店里还有其他Private lable产品卖的也不错,做的好的卖家一般选品都差不了。
5、通过买家Profile -> Product Review - 如果你有大致确定的品类方向,在该类目中随意挑选一个热门产品,点进去看Review->买家Profile->该买家Review过的其他产品,大概会有意外收获 (思路是相同的目标人群会购买同一类目中的不同产品,比如说健身爱好者,买过力量腰带,很可能也买过护膝)
6、通过产品页面中的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Bought also bought/Viewed also viewed找相关产品 - 比如说你很想做一个产品,但这个产品竞争太激烈不好做,可以通过该产品的产品页面发现其他相关的产品,有可能会有惊喜。
7、通过Deals Sites : Jump send, Zondeals, Elite deals club 等等吧,还有很多其他的记不清了。思路就是这些网站上好多都是新品促销,可能会给你带来选品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