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各种贸易术语在交易中被广泛应用。FOB(Free On Board)作为其中的一种,常用于指定装运港的船上交货。然而,这种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与风险并不均衡。本文将深入探讨FOB贸易术语下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以期为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提供参考。

一、FOB贸易术语下的职责与风险

在FOB贸易术语下,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并支付运费,同时委托货运代理公司办理货物运输相关事宜。而卖方则需要按照货代的指示,将货物装柜或送进指定仓库,并完成后续的报关等工作。然而,这种分工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买方与指定货代之间存在特殊的合作关系,货代可能受到买方的影响或授意,从而产生操作或道德风险。例如,买方可能在未获得正本提单的情况下擅自放货,即“无单放货”,导致卖方失去对货物的控制,面临货款两失的困境。此外,国际诉讼流程的耗时耗力、搜证困难和高成本也使得出口企业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面临重重困难。

二、防范FOB贸易术语下的风险

面对FOB贸易术语下的风险,出口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防范策略:

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在洽谈订单时,出口企业应仔细评估买方的信誉和实力,谨慎选择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例如,可以考虑使用D/P支付方式,并配套使用由出口企业选择承运人并签订运输合同的贸易术语,以增强对货物的控制力。

争取获取船东提单:在买方指定货代安排运输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应尽量要求货代提供具有物权凭证属性的船东提单。船东提单作为物权凭证,有助于出口企业实现对货物的实际控制,降低无单放货等风险。

强化法律约束保障:出口企业应充分了解运输合同的相关条款,尤其是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条款。在出现货代违约情况时,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利用出口信保工具:出口企业可以运用中国信保等机构的资信调查工具,充分了解买家及货代的资信情况,筛选优质合作伙伴。同时,通过合理的出口信用保险投保安排,保障应收账款权益,维护自身利益。

FOB贸易术语下的风险不容忽视,出口企业应通过谨慎选择贸易术语、争取获取船东提单、强化法律约束保障和利用出口信保工具等策略,降低风险,保障自身权益。在全球化的贸易环境中,只有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