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强了对跨境电商的监管,不少人预测这一变动利好直邮。但政策的方向是明确的,双管齐下,同步加强防范和打击“灰色海淘”。国务院发布《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加强对跨境网络交易中邮递、快件渠道的监管,严厉打击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中邮递、快递渠道实施的走私违法活动和通过'蚂蚁搬家’等方式进出口侵权假冒商品的违法行为。”
核心要点是希望从业者走正规的跨境“三单对碰”通关。转运公司提供的“冲关包税”,即基于个人包裹的海关抽检概率,或报关的时故意低报,政策较松的时候就可以过,严的时候会被扣下,再重缴。此类非常规清关方式,不多讨论。
中国香港是个好地方。作为自由贸易港,毗邻深圳,除了烟、酒等个别物品外,入港大部分商品并不征税,很多诸如电子产品、奶粉等商品的价格都比内地便宜,于是就有了“港转”及水客人肉托工,专业的“水客”往返于中国香港和内地,代购代运,从中赚取差价或工钱,甚至形成了避税产业。
“人肉代购”超出限值的应该交进口税,如果刻意逃税不交,就可能会构成走私,走私进来的商品即所谓的水货。还有以直通车等方式运到深圳走私的通道,整车包裹从中国香港拉过来,直接交税清出来,运作不明、风险很大。
“港澳自由行”实施的十年间,内地旅客在中国香港购物消费增长了5.3倍,2013年由于内地旅客的购物消费撑起了中国香港1/3的零售业,但“一签多行”和自助通关E通道,水客多次往返深圳与中国香港两地,加重了走私泛滥。
水客“化整为零”将私货带入境内,再在境内“化零为整”重新包装后销售牟利。一时间,中国香港各大超市、便利店的奶粉频繁遭到“水客集团”扫货倒货,出现供应紧缺,严重影响到本地居民的正常消费,最后逼迫中国香港限购。
至今,仍有许多进口商先通过海运等方式把货物批量运输到中国香港,如全球各地采购国际名牌奢侈品,再通过各种途径运输入关,最后在内地的豪华门店或电商等渠道销售。如今,中国香港旅游业热度下降,很多实体店下滑严重,但“水货客”现象说明境内海淘及跨境物流存在巨大需求,这里线上销售仍有巨大机会。
合法渠道或时效不足,或成本高企,若正经报关交税进来,那么很多商品需要交40%以上的税,食品奶粉及化妆品等备案商检流程又长。有些进口商便铤而走险,大宗地下走私入境,不仅严重违法,还存在黑吃黑私吞货物的现象。没有合法性即没有安全性,没有安全即没有一切。所以,进口商真正能做的是基于各口岸的政策稍微差异,合规地把当地政策红利运用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