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开启跨境电商试点之后,对进口的刺激远大于出口,被长期“禁锢”的进口渠道一片沸腾,甚至社会上不少人认为跨境电商就是进口。2014年是中国跨境进口元年,电子商务通关服务试点城市是上海、重庆、杭州、宁波、郑州,之后广州、深圳、天津、福州、平潭陆续加入,此时各地都把跨境进口当成重点。

人物

各大试点城市纷纷扩建保税仓、扩编跨境园区,并趁着筑巢引凤的契机,号召各大品牌电商企业、物流企业及各大零售商品企业入驻,一时呈现出非理性繁荣。各试点口岸对政策解读差异和执行标准略显浑水。物流及选品布局复杂,考虑与传统一般贸易利益平衡问题,试点口岸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对检疫标准、保税类目的控制,各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一边探索一边调整,政策环境涉及商检、税务、外汇、海关等,各环节变动皆对全局影响。

国家推动改革试点允许试点中适度试错。首批试点开始,郑州、宁波、重庆等地走货十分顺畅,上海、天津等地都属于严格按章行事,变通性小,进口量相对较小。随着运作积累,各地逐步探索出了一些经验路子,推出相应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进口电商日益壮大,国内“海淘族”预计到2018年将增至3560万人,年消费额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政策试过了就要普及,对未来的判断是“试点之后无试点”,以后具备口岸及海关监管条件的城市都可以去做跨境电商,不再区分试点与否。海关总署2016年第57号公告明确了跨境电商进口统一版”系统接入,对于各地“单一窗口”是个震荡,商检及国税的统一接入似乎指日可待。最近济南海关辖区9市可以“自动”享受到和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相当的税收和监管政策,实现“一区多园”。总之,政策与市场都还不够扎实,可探索空间都还很大。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