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跨境卖家错误地把亚马逊当成了跨境贸易的终点,只看到了亚马逊这一点。若不开拓其它渠道,即使做得再大,充其量也只能变相算作亚马逊旗下的自营贴牌。因此Google、TikTok、自建站等公私领域的流量平台,值得我们尽早进行布局与尝试。两个思路:

1、弱化技术导向,强化供应链

削弱技术导向自然不必多说,懂得都懂。对供应链进行强化,实际上就是加强自身供应链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全方位深化自己与工厂的合作,从供给端开始降低成本,引导精品化。

为何华东做精品的卖家比例一直都略高一点?

正是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江浙地区的供应优势压低成本,以高性价比的优质单品切入市场,形成规模后,加大研发投入,再精细打磨,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从而形成一套精品化的产品。再者,广告这一部分的经营手法,其实已经比较成熟了,只不过是围绕关键词和出价来做延伸的问题,值得重视,但并非全部。

2、重新审视自身赛道和革新选品思路

最重要的一点,即全民“白帽”的前提下想要做爆款,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赛道和创新选品思路。

举例来说,如果产品偏重科技属性,这条赛道的卖家需要考虑一下:

  1. 自己所在的品类是否有被巨头垄断的可能性?

  2. 是否有可能在各类别中成为新的主流?

  3. 该产品本身是否有对智能改造的空间?

思考这些问题只是前提,我们还需要同时更新选题的思维模式。

为何亚马逊不断收紧政策,鼓吹“白帽”?可以说就是坚持优胜劣汰的生态原则,帮助消费者从刷单卖家手中夺回市场“裁判”的身份,保障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而且我们选货的思路自然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在月均新增10万卖家的前提下,单纯从销量数据来看市场,已经不存在所谓的蓝海,你能发现的新兴市场很可能早就被各种同质化的产品占据。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