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定位模式而言,简单来说,SD广告的定位模式分为两种:商品投放和受众投放。
SD的商品投放主要出现在产品详细信息页面上,而非传统的“sponsored products related to this item”这一相关栏目。这使得在sponsored products和sponsored brands中的商品投放表现出良好的差异。
但要注意的是,有时SP、SB和SD商品投放广告位的情况也会出现,比如SP的商品投放也可能出现在亚马逊商品详情页右侧,buybox下面的位置也是一样的,但是这种情况相对地出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另外,投递物品的选择有两种,即商品和类别。品种投放是对商品投放的补充,这两种模式广告展示的位置是一样的,不过如果目标商品不够充足,很难跑出较大的展示量,所以此时各商家可以通过投放与促销商品相关的特定品类,扩大覆盖面。
受众广告主要出现在商品详细页面以外的地方(包括主页、购物搜索结果以及亚马逊网站之外)。观众和投放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观众所呈现的广告位置还包括站外的部分,而商品投放只有站内部分。
此外,在“受众”一大类中,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受众,如重新营销的浏览定向,以及新推出的亚马逊消费者,这些受众包括预先创建的“场内客群”、“生活方式”、“兴趣”和“生活事件”等,这里和许多social media广告相似,走人群定位模式,而采用非传统关键字定位模式。
另外,除了类似社会媒体广告的那种根据人群、兴趣、生活事件定位之外,还可以利用“受众”广告内部的重新营销浏览定向,这将自动产生一类观众,这些观众是在过去一定时间内访问过我们商品详情页面或亚马逊类似产品的详细页面,但是还没有购买。
这样,就可以通过在亚马逊站内外播放的广告(第三方网站和应用程序上)再次吸引到这些观众,以帮助我们在顾客的购物过程中触到他们,并邀请他们返回到我们的商品详细信息页面。
说实在的,按常理来说,观众对这类广告进行定位的优势是其展示数量和曝光量都比其它广告形式要大。根据这一定位方式,我们应更加注重曝光量和新客指标(NTB),而非表现相对弱势的CTR和CVR。然而再营销浏览定向(re-marketing)广告算得上一个特例,虽然也是人群定位广告,转化率却非常高,因为这群人是有购买意向的,之前浏览过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