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现代化的内涵

贸易现代化,即流通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我国贸易现代化是指把科学的贸易理论和其先进科学技术装备及科学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贸易活动领域,使我国贸易经营管理活动接近和赶上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以更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当前,学术界对于贸易现代化的内涵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1)状态说

认为贸易现代化是一种状态,就是要以符合现代市场追求的商品贸易体制,并运用先进的物质技术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方式,高效率地组织商品贸易;

(2)动态说

认为贸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容和标准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也是一个新内容持续性取代旧内容的过程,表现为科学技术、管理技术不断进步和观念不断更新;

(3)综合说

认为贸易现代化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贸易人员意识、知识素质、贸易设施、工艺及标准、贸易管理、贸易方式等方面的现代化。

根据以上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贸易现代化的内涵:

1.贸易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这是由现代化的动态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贸易现代化是指公元1500年以来乃至以后,伴随着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形成而发生的贸易领域的变革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演进、信息化的出现以及现代新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贸易领域相应地发生各种变革过程,这些变革都充分体现了贸易现代化的动态性、演进性。

2.贸易现代化有着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不仅表现为贸易现代化包含有前期和后期现代化,也表现为每一时期的现代化又包含着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贸易现代化表明一个社会贸易发展变化的状态和过程,因此它的内容和内涵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贸易现代化是有阶段的发展过程,其进程可以划分出不同水平或阶段。贸易现代化至少包含有前期现代化和后期现代化,或者是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前期贸易现代化或者第一次贸易现代化,是指伴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发展的前期现代化或者第一次现代化,贸易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过程。后期贸易现代化或者第二次贸易现代化,是指伴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转变发生的后期现代化或者第二次现代化,贸易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过程。

3.贸易现代化包含着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结构。

纵向结构是针对商品贸易的各个环节而言的,即贸易现代化包括批发现代化、零售现代化、仓储现代化、运输现代化等纵向产业链内容,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贸易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并且每一方面的现代化是共同实现的。横向结构是针对商品贸易在物质、制度与观念三个方面而言的。贸易现代化的物质方面是指市场、商店、仓库、道路、车辆、贸易量等金钱物质要素及技术装备水平的增长。这些要素的增长,可以通过一系列数字指标来衡量。只不过贸易现代化的物质标准(数字指标),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发展水平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标准。贸易现代化的制度方面是指市场法制秩序、贸易体制与政策环境等内容。

具体地说,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市场制度与政府对贸易领域的宏观调控及规制等。事实上,只有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才能保证贸易现代化的物质层面的发展水平。贸易现代化的观念方面是指对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认同和符合市场经济的日常伦理,主要表现为真诚、信用、勤劳、节俭、道义等方面。物质、制度、观念这三个方面的标准,可以作为衡量贸易现代化进展深度与水平的基本标准。

中国的贸易现代化特征

中国商品贸易的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也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一方面,会给中国贸易现代化进程带来不良影响,阻碍其健康发展。中国贸易现代化的进程具有贸易现代化的某些共性特征,这些特征不会因空间地域不同、制度不同而有差异。如,贸易现代化都必须在贸易活动中采取现代化的物质技术手段,努力实现贸易组织、贸易运行、贸易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等,否则是不能称为现代化的。同时,中国的贸易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特定的国情,其发生和演进都具有某种时代和历史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结构,通常是指传统经济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这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要实现由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中国作为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国家,贸易的现代化过程也有其明显的特征:

一方面是贸易部门作为现代经济部门的不断发展与扩张,传统经济部门的物力和人力将部分地转移至贸易经济部门,推动传统经济部门比重的缩小和现代经济部门比重的扩大;

另一方面是传统贸易部门向现代贸易部门的转变,为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过渡做出贡献。

2.两期现代化交织。

中国在没有完全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前期现代化,世界发达国家又开始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知识)社会转变”的后期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不能跳跃工业社会这一阶段,又不能等到完全实现工业社会后再开始后期现代化的过程,这样就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两期现代化相交织的特征。中国现代化的两期现代化交织,决定着贸易现代化过程并存着与工业化(机器生产力)相适应的前期现代化贸易形式和与知识化(信息生产力)相适应的后期现代化贸易形式。

与手工生产力相适应的传统贸易形式典型形态是个体商人、露天市场、偶然交换;

与机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贸易形式典型形态是批发代理制、新型零售业态、连锁经营等;

与信息生产力相适应的后期现代贸易形式典型形态是网上销售、自动售货机、虚拟分销商等。

在贸易现代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各种贸易形式的典型形态所占据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并存是必然的,并存的时间、程度将大大强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3.两种经济体制并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济体制开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目前仍处于转型的过程中。据国内学者的多数测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超过50%。可见,两种经济体制并存的状态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必然影响中国贸易现代化的进程和内容:

将贸易企业由国有经济占数量主体的状态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按照“贸易业是竞争性行业”的特性,国有经济退出中小贸易企业,贸易企业向公司化发展;

由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商品贸易过程的直接控制转变为间接控制,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引导商品贸易发展的方向;

由过去行政指令约束企业和市场行为转变为通过法律、法规限制企业贸易行为,通过法制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总之,中国贸易现代化的过程,首先是“现代化”的过程,其次是“中国化”的过程,前者要求我们遵循世界贸易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后者要求我们探索中国贸易现代化的个性特征,二者综合分析,才能准确把握中国贸易现代化的实质内涵。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