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本人做生意,最注重的就是“礼”字。日本是礼仪社会,所做一切,都受严格礼仪的约束。许多礼节在西方人看起来可笑做作,但日本人做起来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如果外国人不适应日本礼仪,或表示出不理解和轻视,那么就不大可能在推销和采购业务中引起日本人的重视,不可能获得信任好感。尊重并理解日本礼仪,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理解尊重日本人的行为。日本人最重视人的身份地位。在日本社会中,人人都对身份地位有明确的概念。在公司中即使在同一管理层次中,职位也是不同的。这些极其微妙的地位身份差异常令西方人摸不着头脑,但日本人却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该行使的职权,如何谈话办事是正确恰当的言谈举止。与日本人谈判,交换名片是一项绝不可少的仪式。谈判之前,将名片准备充足十分必要。在谈判中,要向对方每人递送名片。如果日本客户首先向己方递上名片,切不要急于塞进口袋里,或者有其他不恭敬的表示。

要面子是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商务谈判中表现最突出,日本人从不直截了当地拒绝对方。西方谈判专家指出,与日本人谈判需要注意:第一,不要直接指责日本人,否则肯定会有损于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好的方法是将建议间接地表示出来,或采取某种方法让日本人自己谈起棘手的话题,或通过中间人交涉令人不快的问题。第二,避免直截了当地拒绝日本人。如果不得不否认某个建议,尽量婉转地表达或做某种暗示,可陈述不接受的客观原因,绝对避免使用羞辱威胁性的语言。第三,不要当众提出令日本人难堪不愿回答的问题。有的谈判者喜欢运用令对方难堪战术打击对方,这种策略对日本人最好不用。如果日本人感到在集体中失了面子,良好的合作便不存在。

日本文化所塑造的日本人价格观与精神取向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日本人认为压抑自己的个性是一种美德,人要循众意而行。日本文化教化人们将个人意愿融于和服从于集体意愿。日本人认为,寻求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最为重要。任何聚会或商务谈判,在这样的氛围下进行,将存在一种平衡,一切也就进行得很顺利了。

大多数的美国人和欧洲人认为日本人的决策时间较长,这就是群体意识影响。日本人在提出建议之前,必须与公司的其他成员商量决定,过程十分烦琐。日本人的决策如果涉及制造产品车间,那么决策酝酿就从车间做起,一层层地向上反馈,直到公司决策层反复讨论协商,如果谈判的协商内容与他们的原定目标有出入的话,那么很可能这一程序又要重复一番。对我们来讲。重要的是了解日本人的谈判风格,不是个人拍板决策,即使是授予谈判代表有签署协议的权力,合同条款也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日本人做决策费时较长,但一旦决定下来,行动起来却十分迅速。

与欧美商人相比,日本人做生意更注重建立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许多谈判专家认为,要与日本人进行合作,朋友之间的友情、相互之间的信任十分重要。日本人不喜欢讨价还价,他们特别强调能否同国外合伙者建立可以相互信赖的关系。在商务谈判中,如果与日本人建立了良好的友情,赢得日本人的信任,那么合同条款商议可能是次要的。欧美人愿意把合同条款订得尽可能的具体详细,特别是双方责任、索赔内容等,以防日后纠纷,而日本人却认为,双方既然十分信任了解。万一做不到合同所保证的,也可以再坐在一起谈判,重新协商合同条款。合同在日本一向被认为是人际协议的一种外在形式。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