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操作中,信用证虽有风险小、能处理 T/T 部分问题等显著优点,易被买卖双方接受,但它并非十全十美,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在工作中仔细权衡。

手续复杂繁琐问题

信用证手续极为复杂,比其他付款方式麻烦得多。其涉及信用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信用证受益人,偿付行负责向受益人付款,议付行常为开证行。整个流程中,从开证到受益人收款,中间环节众多。

而且交单收款过程复杂,要考虑单据一致性、是否有不符点、客户对不符点的接受情况、“软条款” 问题以及是否需要修改信用证等。这种复杂性对出口方和单证人员能力要求极高,审证必须严谨,稍有疏忽就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不少公司对信用证付款方式存在抵触,更倾向于 T/T、D/P 等更灵活的方式。

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的缺陷

“软条款” 问题

信用证的 “软条款” 危害极大。不过,在实际业务中,故意设置 “软条款” 的情况较少。多数情况下,条款矛盾是单据与客户要求冲突,或信用证要求的单据供应商无法提供,此时需与客户协商修改。

单证人员审证要仔细,有争议必须提前和客户沟通修改。特别是光票信用证中,若客户要求供应商将提单正本另寄或电放,需格外小心,否则客户可能以物权凭证与其他单据不符拒付,导致供应商损失惨重,所以审证环节务必前置。

不符点问题

在信用证操作中,不符点难以完全避免。实际操作里,单据和信用证规定的任何差异都算不符点,哪怕是一个字母或标点,银行都可能据此扣款。每个银行对不符点收费标准不同。不过,不符点扣款一般只有一次。

若出现严重问题或银行难以判断的情况,银行会暂停付款并与客户确认,若客户不接受不符点,银行可能拒付,大部分风险由出口商承担。出口商虽可申诉,但银行只提供专业意见,决定权在客户。对于大订单,尤其是分批出运或需要转运的情况,信用证条款复杂,易产生不符点,出口商仍面临风险。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