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销重心下沉

就像开拓国内市场一样,刚开始往往依赖当地大的经销商。而到了企业成熟期,纯经销商模式已经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市场,需要走向渠道扁平化,把营销向销售终端和最终用户推进,市场研究向最终客户靠近。而出口商的营销也将走同样的道路,深入各个国家的每个州、每个城市,在每个国家将使用更多的小型批发商和大型零售商客户,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

伴随着营销重心下沉,必然出现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把办事处开到国外去,把销售人员“赶”到客户的工作现场,让销售人员与国外的用户和消费者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得到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和客户的需求信息,才能逐渐消除目前中国的出口商在拼抢国际市场过程中,因为不了解终端市场而普遍存在的“隔靴搔痒”的感觉。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营销与营销人才的国际化。营销国际化简单一点讲就是在目标国际市场里面(而不是在中国)做营销活动,而不是只有在国门内针对进口商的一对一的推销与沟通活动。

中小企业升级出口营销的策略

2.营销人才国际化

营销人才国际化则包括聘请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经验的营销人才,把营销人员派驻到国外市场进行锻炼,在国外的目标市场使用本地化的员工和在全球范围内选聘高级管理人员等。

3.通路合作方式越来越名

为了压缩建立自有全球营销通路的漫长时间和避免昂贵的学费,资金雄厚的企业往往会考虑收购目标市场上成熟的渠道,或参股,或购买。中国的万象集团收购美国UAI公司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除了参股、购买外,还包括租赁、合资和联合品牌等模式。这些通路合作形式将越来越多地被中国出口企业利用,而不再是少数几家企业才能实施的出口营销策略

4.自主品牌的成长和兴起

随着中国出口商逐渐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作为长远发展的品牌战略也随之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商务部最近也出台了扶持中国近200个出口品牌的政策,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的品牌成长。

5.联盟战略深入人心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节省成本,越来越多的行业会形成生产商出口营销联盟,共同进行国际营销。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联盟营销中已经阐述。这种营销形式必然是出口营销中的一种高端形式,因为它考验着大家的群体合作意识。

对任何一个企业,要大幅度提高营销水平,需要企业高层不仅仅从战略上、从人才上重视,还要从资源配置和培训教育方面进行投资。本书中的经验和总结可以给企业带来部分效益,但真正要从国际市场收益更多,一定要坚持实践、边学边干,建立适合企业的出口营销体系。面对激烈变化的国际市场,随着客户议价能力不断增强、供应商垄断加剧、新厂商出现、替代产品上市等重大市场变化,任何出口营销方法的适用性都是有阶段性的。

企业管理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市场研究方法在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也导致客户的需求在变;新技术导致营销工具的进步,各种营销工具的效率在变。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每一个企业不断加强学习、训练,更新市场营销观念,引进新的营销途径和工具,引进高级市场营销人才并与市场专业的出口培训、咨询机构合作,善于借助外脑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