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群“同好”主题之下,要尽可能构建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才能保持长期的连接,如“罗胖”(罗振宇)的“U盘式生存”,“趁早”社群的“女性自己的活法”。这些价值观一般来自创始人或者某一产品的理念。

应该明确建立社群的目的。这里的目的即建群动机,它是后续一切活动开展的初衷。只有这样才可以明确后续整个社群运营及管理规则如何设置,用户价值闭环如何成型,商业闭环如何搭建。如果一个社群的存在既能够满足成员的某种价值需求,又能够给运营人员带来一定的回报,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甚至可以形成自运行的生态。

社群既然应该为大家提供价值,那就必须找到一个能够产生经济回报的承载物。同好的标签固然可以把同类特质的成员快速聚集起来,但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回报载体满足群成员深层次的需求,这样的“同好”就会陷入组织一群人热闹、自己什么回报都没有的窘境。如“趁早”社群有自己的微店,出售各种衍生产品;“罗辑思维”有自已的电子商务平台,仅凭卖书就创造了一亿多元的销售额。

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极有可能买同样的产品或者服务。当购物话题在社群里聊起来还能带来从众购买效应时,高水平的社群运营者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