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是跨境电商进口发展的最大变数。直觉上,出口终究才是中国跨境电商的主战场,只有出口才是政府及政策极力呵护与扶持的领域,但市场不会用脚投票,敦煌网在出口领域耕耘 10 年,其估值却被成立1年的跨境母婴电商蜜芽轻松反超,有颗树、跨境通等从跨境出口大拿反来趟跨境进口的浑水。
当然,进口同样重要。一是利国,搭建一个互惠便捷的消费渠道,助力市场升级,促进国内产品升级,需求放大、阳光征税。二是利民,促进消费,二三线以下城市没有机会购买进口商品,线下百货公司和专卖店国外品牌少,为跨境电商打开无限购物渠道,以提升国内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
三是利地方,跨境试点城市及保税备货等模式,电商、仓库、包装、物流及园区等相关服务,带动大量的就业机会。各地政府纷纷响应,推出各种项目和优惠政策。四是利商家。海外商家可以通过跨境电商轻模式、低门槛快速试水中国市场,以往海外商家进入中国市场,审批许可流程非常复杂,化妆品要拿到前置审批差不多要一到两年时间,成本高昂。
而国内众多电商公司很快推出国际版块和全球购的服务项目,降低了进口商品的成本,能够给消费者更好的购物体验。国外品牌增加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市场发展和创业机会增多,促进了国内电商发展。
过去,中国消费者跨境购物困难较多,主要是托人从海外代购,或海外电商网站海淘通过中间转运商邮寄回来,或直接出境旅游时大包小包地买一堆东西装回来。
每年万亿元消费发生在境外,出入境检查,海关商检完全没有这样的人力和精力去逐一检查,大量的进口国际邮件以个人物品申报也无法准确核实,该征的税收一分钱也收不回来。物品灰色进境、信息不透明,消费端的走私倾向终于难以回避。政府决心建立彻底阳光化路径,引导消费和产业升级,多管齐下顺利“招安”。
一是渠道合法化,海关总署发布2014年第57号文件,增列两个海关监管代码,用到进口即“9610 直购进口”和“1210 保税进口”,政策明朗化后,一改过去消费者单方面的参与,大量跨境电商进口商悉数登场,实现政策引导市场手段刺激产业结构升级。
这个阶段跨境电商进口实际按物品行邮监管而非货物一般贸易监管,绕开了商检手续,大幅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普通贸易进口,在商检环节,商品必须贴中文标才能在国内销售,但在跨境电商试点中,全外文标也可以直接在境内销售。
二是降税,有了正当渠道,税费太高大家肯定不愿用,要“放水养鱼”,原则上个人网购有金额及数量限定,但行邮税率有免征额,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以及拆单避税等合法技巧的运用,对供需双方刺激都很大。近年来进口消费品关税多次调整,2015年6月降低部分服装、鞋靴、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2016年10月又大幅调整护肤品、化妆品消费税,平均降幅超过 50%。
三是电子化通关,“阳光化”就是全程运作向政府与海关透明化,实现全程信息的“可视、可溯、可控”,跨境电商的电子化数据是容易获得的,海关与所有物流、邮政及电商平台合作,建立一套新型的数据监管通道,2015年支付宝等 26家支付机构获得跨境牌照,便利了跨境外汇支付的监管。
第四步“纠偏扶正”,跨境保税备货进口,由国内发货,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操作效率和客户体验飙升,规模之大对内贸影响初露端倪。以进口保温杯为例子,关税24%、增值税17%,行邮税仅10%,中间税差巨大,新模式变相让一般贸易洗成跨境电商进来。
2016年4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海关总署公告2016年第26号《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实施新的跨境进口税收政策,增加商品正面清单,调整个人交易限值,取消免征税额,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进口电商的动荡,资本降温、单量下降、平台倒闭,整个行业短时间“别有幽愁暗恨生”。不论时机是否得当或是否矫枉过正,规范是迟早的,新事物摸索的过程难免历经波折。海关总署公告2016年第75号又新增“1239,保税电商A”监管码,意味着非试点城市只要具备监管条件都可以运营跨境电商保税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