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流量决定着销量,流量越大,销量往往也会越多。

新闻图

几乎每个卖家都期望能够获得更大的销量,可往往并不能如愿,原因无他,自己Listing的流量少呗,如果能够把流量倍数提升,销量自然也可以获得不小的增长。

但谈及流量增长,我们就必须谈一谈亚马逊的流量入口,只有知道了流量从哪里来,然后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才会获得更多的流量,从而实现我们的运营雄心。

简单总结,亚马逊站内的流量入口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关键词自然搜索流量

关键词流量其实就是我们日常关注的关键词自然搜索排名,一些玩黑科技的所谓的“关键词上首页”也就是此。

结合亚马逊平台的特性,消费者要搜索一个产品,其第一步往往是输入某个产品关键词,然后,在以关键词权重排名为主的自然搜索结果页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关键词作为消费者搜索的第一步,自然也是卖家必须关注的流量入口。

要想抓住关键词所带来的流量,卖家必须找准并且用好关键词,这也正是Listing优化的核心和基础。关于关键词的搜集和筛选,方法有很多,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聊过很多次,在此不做赘述,但我想强调的是,要想尽可能多的获取关键词流量,必须找到合适的关键词,所谓的“合适的关键词”就是消费者可能用来搜索你销售的这款产品的那些词语。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知道,抓住关键词流量入口的底层思维是要学会换位思考,既要懂产品,还要懂消费者,脱离了站在消费者立场的思考,选择的关键词就有可能偏颇。

但在Listing中使用合适的关键词只是第一步,还要注意将核心关键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那么,Listing中最重要的位置在哪里呢?稍有经验的卖家就知道,标题是整个Listing中权重最大的模块,所以,对于筛选出来的核心关键词,要尽可能恰当的用在标题中,而对于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关键词,则可以分布在ST关键词列表、五行特性、产品描述等模块。

当然,并不是说在Listing中恰当的使用了合适的关键词就可以出现在搜索结果的首页就可以抓住关键词流量入口了,毕竟竞争的卖家千千万,要想获得自然搜索靠前页面的关键词流量,你还需要在提高自己的销量和转化率上下功夫,只有销量足够高,转化率也高于同行,Listing的自然排名才会逐步上升,直至上升到首页,这时,关键词流量入口才算抓住了。

而在关键词流量入口之外,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在搜索结果页的右上角,亚马逊又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条件的过滤器,包括系统默认的综合排名、价格从低到高、价格从高到低、用户评分、上架时间等五项,这都会成为消费者在购买时选择并改变关键词排名的要素。

在最新的亚马逊搜索结果页面,还增加了更多的特别栏目,包括媒体推荐的Editorial Recommendations,以及以价格区间区分的高评优价区Highly rated, well-priced products available to ship immediately,这也同样是基于关键词搜索自然流量而延伸出来的流量入口,如果卖家能够针对性的去应对,必然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然流量。

二、类目节点流量

在搜索结果中,亚马逊同时会在左边栏推出类目导航,而消费者为了获得更精准的结果,也会点击左边的类目导航去过滤出更接近于自己实际期望的结果,所以,类目节点流量也应该是卖家应该关注的流量入口。

关于类目节点流量,经常有卖家反馈说为了能够更快的获得Best Seller标识而把Listing放在相对较小的竞争不激烈的类目中去,对此,我的看法是,亚马逊左侧的类目分类导航往往是按照最佳匹配原则排序的,如果一味的追求小类目,极有可能该类目下沉在分类导航的最下面,而消费者更多的会点击上面的类目节点,如此一来,自己可能就白白错过了分类导航所可能为你带来的流量。

所以,关于类目节点流量,我的建议是,卖家在发布产品时,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精准的类目,而不应该过度追求小类目。

三、BSR排名榜单流量

强者恒强是自然法则,对于亚马逊平台上的竞争来说也是如此,当你的一条Listing卖得越好,获得的排名越高,进入到Top 100的排名甚至是成为Best Seller,这时候,会获得更多的自然流量,所以,BSR排名榜单也是值得卖家关注的流量入口。

成为Best Seller可以获得Best Seller徽章,卖得好的Listing也同样可以获得Amazon's Choice徽章,而当你的Listing进入类目前100,又可以进入Top 100排名榜单,进一步的,榜单又被分为热卖榜、新品榜、飙升榜、收藏榜、礼品榜等五个,虽然每个榜单的权重和可能带来的流量有区别,但对于卖家来说,一旦进入这些榜单,则可以获得更多的流量。

同时,BSR排名榜单又和关键词关键词自然搜索页的排位相互作用,当一条Listing成为Best Seller,一般也会出现在自然搜索的首页,权重相互加持,而流量则是加总。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