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诱饵效应

经济学认为,人们在做选择时很少做不加对比的选择。那么,为了让消费者做出有利于商家利益的选择,营销人员便会安排一些诱人的“诱饵”,从而引导消费者做出“正中商家下怀”的决策,这就是所谓的诱饵效应。很多时候,“诱饵”并不需要真的存在。在营销活动中,常常有这种“幽灵诱饵”,比如旅馆会对已经订出去的房间大做广告,有的公司会宣传还没有上市的产品等。基于诱饵效应的定价方法主要有套餐绑定、用价格筛选消费者等形式。

2.折中效应

所谓折中效应,是指消费者的决策具有非理性倾向,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当一个选项集合里新增加一个极端选项后,会使原来的选择方案成为折中选项,那么即使折中选项在选项集合中不存在绝对占优关系,它也会更具吸引力,被选择的概率会增大。比如购买杧果汁,A杧果汁13元,B杧果汁25元,结果显示,各有50%的人选择了杧果汁和B杧果汁。如果增加一种商品,A杧果汁13 元,B杧果汁25元,C果汁36元,此时,选择B杧果汁的人大大增加了,大约有70%的人选择了B杧果汁,20%的人选择了 A杧果汁,10%的人选择了C杧果汁。这个现象就是“折中效应”,当人们在偏好不确定的情况下做选择时,往往更喜欢中间的选项,因为中间的选项看起来更安全,不至于犯下严重的决策错误。

3.预期效应

人们对事物已有的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蒙蔽其观察问题的视线,而对一件事物的预期也会影响到人们对它的态度和体验。简单来说,如果事先相信某种商品好,那么它一般就会好,反之亦然。所谓的“便宜无好货”,就是对低价商品的一种预期反映。所以,如果希望消费者认为一件连衣裙有质感,就不能定价过低。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