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允许出境的地点,或是每个停泊出境运输工具的地点,海关必然会设一个口岸或报关地点。每批货物的报关,都可以直接在这个口岸处申报,这种最常见的报关方式称为“清关”。事实上货主可申请在上述口岸外的其他口岸报关,这种不在启运地报关的方式就称为“转关”。
货物从地点B转关至地点A出境,最终需要在地点A完成报关手续,地点B也有一重报关手续,看似是多此一举自讨苦吃。事实上,在清关过程中,海关审单放行的程序都在地点A;而在转关过程中,审单查货的程序在地点B完成,地点A的海关仅仅是确认其已经在地点B完成了报关,一般不会再对其申报内容有任何审查。就这么改变一下海关审单查货的地点,有时可以为出口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可考虑转关。
(1)现场协助查货。如果货物是易损品,或是客户对货物的外包装非常挑剔,这种情况下建议外贸卖家收到海关的查货通知时,派本公司员工前往海关协助查货。笔者就曾有过玻璃制品查货时,部分货物被打碎,且查完货后的包装未封好仍处于打开状态的经历。利用转关技巧,把报关手续放在离自己工作地点较近的口岸,这样协助查货就便利得多。
(2)无法确定海关编码。有些货物的海关编码是很难准确归类的,例如笔者曾经处理过一款猫用塑料玩具,既可以归类为玩具(因为人也可以使用),又可以归类为塑料制品,前者需要商检但退税率高,后者不必商检但退税率低。无法确定海关编码就无法安排前期工作、核算成本。当然无法定案的海关编码可以向直属海关申请海关编码预归类,但预归类费用较高且耗时相当长,出口商没有相当的规模和管理能力一般不常用。口岸海关由于业务量大,审单人员众多,清关申报过程中不同的工作人员可能对编码的意见不一致,这种情况下通关风险较高。而内陆海关一般业务量少,在申报前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与企业讨论编码从而确保报关不会出现问题。如果有拿不准主意的情况,可尝试与就近的内陆海关商议后转关至当地报关。
(3)船期紧张。工厂交期延迟是家常便饭,而船公司的截关时间一般没有太大的商量余地,这种情况下除了不断催促司机与报关员,其实也可以考虑转关以提高效率。如图5-4所示,在地点B办理转关手续.是在地点B的海关车场申报。而海关车场的报关是可以提前申报的,不必像清关那样等待还柜后再赶那么一点点报关时间。在装货前就完成报关手续,到达B地点也不查货的话,几乎可以马上离开,接着驶往地点A。当然这种情况下的转关地点B应安排在工厂至地点A的途中。
最后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海运散货入仓,海运柜货,或是空运货物,都可以申请转关,相当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