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跨境卖家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感觉,发现某件产品火了,但事实上已经火了很久,当卖家自己入场时就只能喝汤了,更糟的是,可能汤没喝到,连碗勺都折了。于是悲叹,如果能早一点发现这个机会就好了。事实上,需求的传递也有迹可循。

不难想像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网红在视频中使用了搞笑玩具,让粉丝们纷纷留言,可以去哪里购买。嗅出商机的批发商,立即通过联系玩具工厂,生产了一批玩具。最早的粉丝们买了玩具,也纷纷仿效网红,拍摄视频传播。立刻吸引更多的朋友加入模仿,更多的人需要这个玩具,而且更多在To C平台运营的卖家发现,他们通过阿里平台等途径来寻找联系供应商。To B平台上的数据也急剧上升。周围生产厂家也纷纷听说新玩具热起来的消息,也纷纷加入生产行列,To B平台自然也涌现出了更多提供此玩具的商家。

假如仔细地梳理一下,就可以梳理出需求的大致传递循环。首先就是需求的第一轮循环:

网红人:社交媒体传播→粉丝:Google搜索→卖家:独立站、Amazon、EbayWish等To C平台销售→工厂:设计生产→货代:运输配送。

最早接收玩具的粉丝,在拍摄完视频后,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然后进入第二轮需求循环:

众多粉丝:google,独立站等平台搜索→更多批发商:去阿里巴巴等平台采购商品→货运代理:更多商品出口→更多制造商:到平台上线产品。

直至粉丝们对这款玩具的热情下降,需求上限也不再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有足够多的卖家加入,为了利润而互相竞争,直到大部分中间商都没有盈利,只剩下部分供应商和卖家,这个产品已经到了成熟期。

事实上,绝大数喝汤的卖家都是在第二轮需求循环中进入的。对阿里平台上的卖家来说,如果仅仅是通过数据参谋来观察就可以看到的暴涨数据,很有可能进入第二轮回路所产生的数据,而且数据已经相对滞后了。诚然,如果市场持续成长,或者供应链本身比已有的同行更具竞争力,那么在这个时候进入市场还不算太迟。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连连国际 (LianLian Global) 是连连数字旗下跨境支付核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