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国务院在2013年7月初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的自由贸易实验区。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促进各地区共同发展。这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事实上,在批复方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设立上海自贸区将是本届政府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而对于世博之后经济增长乏力、面临转型难题的上海来说,则期望自贸区能为当地至少带来“十年红利”。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
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示范带动效应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张莉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首先会带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上海自贸区作为试点,将更加生动地体现先行先试的开放措施,包括开放度如何扩展、市场化进程如何推动、如何更好与国际接轨等。如果在上海的示范效果显著,均可形成可推广经验,并向其他地区扩展。
第二是提升经营管理的理念。以前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多方面的路径依赖,今后,在上海自贸园区内将大力实行新型创新模式。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创新,不再是传统的只追求规模化的理念,创新包括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品牌打造、服务水平提升等等,若试验园区内的创新机制效应显著,可将理念推广到全国。
第三是促进国际化进程。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必然要继续推进,目前中国要培养一些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未来将更多研究如何更好与世界规则接轨。在自贸区内,将按照国际化规则运行,运行取得效果后,可将这种模式从较发达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推进。
从企业的运行模式来说,将会带来更多的示范效应。在自贸园区内,将会有一些龙头企业逐渐脱颖而出,打造出跨国、一体化的企业集团,这些大的跨国企业集团必然会给诸多企业带来示范效应。中国企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主品牌,因此今后最需要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素质以及核心竞争力。
张莉认为,上海自贸区既是试验区和示范区,同时也承载着改革开放功能试验区的重任。总体应该有更加积极灵活的配套政策,只要不违反世贸规则和国际规则,创新机制都可以大胆实施。同时,采取区内和区外的联动政策及措施,例如在园区内经常召开论坛,产生理念碰撞,进而推广,把上海自贸区打造成承担中国理念创新的重要承载地。
集聚扩散效应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国务院在此时推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意义重大,一是改变过去政府主导的经济转型发展模式,放弃过去单靠产业振兴计划等政策红利来扶持经济的做法,从而避免过度贷款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和过度投资造成产能过剩;二是通过放松管制、强化市场化的机制改革的做法,向社会提供摆脱经济低迷所需要的制度红利。这种用“看不见的手”去替代“看得见的手”的做法,表明政府目前想扭转实体经济“钱荒”和虚拟经济“钱多”并存格局的决心。
这次自由贸易区启动所追求的目标,不再像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更注重扩大商品贸易,而是以要素自由流动、自由贸易为主导的高层级开放格局。所以,它对金融、税收和市场开放程度都有更高要求,完全可以和美国倡导的TPP自由贸易内涵相媲美。如果自贸区的发展能够控制好时机、节奏和范围,那中国目前“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就会在未来自贸区的人才、资金、专利、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顺畅流动中体现出来。
虽然自贸区的发展可能会对其他地区产生挤出效应,若能和自贸区外的经济活动形成稳定的互补结构、与香港等人民币离岸市场产生共同繁荣的协同效应,上海自贸区所产生的经济集聚效应和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的扩散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这种发展模式,甚至会推动中国其他地区差异化的自贸区的形成。
对上海的意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过和实施,或让上海在贸易、航运和金融等领域的政策将更加开放或先行先试,以及在管理、税收、法规等方面着手一揽子创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必将成为上海在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首先,上海或将推动税收创新,自贸区或将争取15%企业所得税优惠,包括离岸贸易、金融采用低税率,对境外投资收益采用分期缴纳所得税等优惠政策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的发展壮大。
其次,贸易领域将实施创新监管新模式。在贸易领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较目前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区别。
再有,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东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或有新突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关于航运发展将延续此前国务院“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政策,即大力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各类航运服务机构,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延伸发展现代物流等关联产业,不断完善航运服务功能。
复次,上海建立自贸区的同时也需构建离岸金融市场,涉及金融方面的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一些离岸业务。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为构建离岸金融中心提供支撑。
最后,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将会落实在自贸区方案中。在前周的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市长杨雄就已表示,自贸区的确正在申请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而且这一改革方向不会因为短期的流动性变化、热钱流向的变化而变化。
上海自贸区的影响和评价
评价
这是中国新领导人的一项“顶层设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工程是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罗文尼希;
上海自贸区释放出金融改革信号,这里将成为放松资本管制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桥头堡。——《纽约时报》;
试验区将试行人民币交易等金融自由化措施,吸引海外投资,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原动力。——日本《产经新闻》;
“如果上海自贸区配套措施跟得上,它将对世界贸易产生巨大影响。”——罗文尼希;上海自贸区有望成为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建成世界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经济学人》;
启动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的试验场。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中国问题专家韩载振博士认为,上海作为试点,对中国经济可起到“试金石”作用,有助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进一步开放。——印度《经济时报》。
影响
1.金融创新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撰文称:2015年元旦前夕,中国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范围,将涵盖浦东金桥开发区、张江高科技片区和陆家嘴金融片区。其中,上海自贸区扩容方案2015年1月底有望获批,届时上海浦东将存在三种状态:即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老区,新扩的近100平方公里的自贸区新区,加上1100平方公里的自贸辐射区。此次上海自贸区扩区无疑是对自贸区制度红利的进一步释放,为全国范围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随着粤、闽、津三地自贸区的相继出炉,2015年中国自贸区建设正式迎来竞争模式和扩容潮。对上海方面而言,2015年上海自贸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辐射上海第一大行政区浦东,同时上海市政府职能转变试验的监管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对陆家嘴而言,本来就有很好基础的陆家嘴,一旦将自贸区制度推广到整个陆家嘴,陆家嘴金融片区必将释放出巨大活力。此外,对于张江、金桥来说,也存在很多可圈可点的探索空间。
高层推进建设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并不是对保税区传统优惠政策的技术性升级,而是对现行贸易、投资、金融和行政制度深度改革的试验场。在这样的改革创新势头之下,“上海自贸区有大未来”。
时至2014年底,上海自贸区又一次作为国家改革的先行者,未来它的创新会成为新的标准,如从上海自贸区成立至今,已经有27项改革措施在全国或者部分地区复制推广,这样反过来又会推动上海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就业和经济增长。
2.扩围影响
2015年1月底,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正式扩围,不但意味着自贸试验的复制推广正在“换挡加速”,迎来物理空间范围上的拓展,而且自贸区原有区域内产业结构单一的缺陷也将得到弥补。综合来讲,上海自贸区扩围将带来两个方面的深远影响:
一是突破了此前可辐射基调下的经验复制概念,直接步入实质性的物理扩围范畴。原来的上海自贸区只有28.78平方公里,面积太小,此次大幅扩围后,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即解决了物理空间的问题,也使得三大片区在产业布局、功能定位上有更好的作为。
相较于定位于高端制造业的金桥开发区片区和集中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张江高科技片区,此次扩围对有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区,以及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现代商贸集聚区之称的“陆家嘴金融片区”影响最大。原因很简单,陆家嘴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和广泛的金融市场,而金融创新仍是上海自贸区的重中之重,也是上海自贸区辐射浦东、扩区浦东的重中之重。
二是扩围后的上海自贸区作为改革的先行者,肩负着更重的历史使命。2015年,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政府的全过程监管等,将会在浦东新区这个完整的行政区域内、完整的行政架构下,作为重中之重来操作。同时,自贸区改革也带有为国家进行压力测试的艰巨任务,只有在更大的范围内试验,压力测试的结果才会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