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L在本质上是资源协调与组织者,是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匹配甲方物流需求。合同物流项目一般是通过招标或议标得来的,从前期商务、投入实施到稳定运营及盈利期都有不同的项目阶段。3PL业务前期的开发过程也是定制方案的过程,想要在项目运作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开始做之前做足功课,充分理解客户需求。通常,案例是客户最为关注的,如果没有可参考的相关案例及完整的市场信息,相关建议方案就可能存在风险点。

根据客户关注的问题(物流选择、规划和运营管理权限),编写建议书(Proposal ),制作出解决方案(Solution)、主体设计及路线图(Roadmap),详细准备针对客户报价邀请(RFQ)的答案,最好能突出优于竞争对手的亮点,如可靠性、技术性。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假设分析,评估人力、仓库、SKU、发运量及路线点等运营设计,测算业务范围、货量变化与报价体系之间的关联。例如,为了控制项目风险,报价模式采用按实际业务量相关的阶梯波动计价,或在熟悉彼此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固定及变动成本制定总体费用,互担风险。很多企业物流部门的人才来自专业物流公司,他们对物流环节较为了解,让价格严重透明化,使得合作更加简单,“外包合营”只赚取客户管理费,甚至不存在合同上的差价。

大公司会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不同的3PL,避免单一采购,通过设定KPI考核指标动态调整业务量。合同物流项目需要一定的盈利期,很多带仓储和系统对接的项目在前期投入上是亏损的,所以签约年限不宜太短,而甲方更换物流合作商也会有成本。

每当签下一份合同,3PL都会有详细的商业条款,条款里会提及所需要的服务水平承诺,物流商要按照此标准制定合适的标准操作流程(SOP),有时SOP主流程也会成为合约的附件,项目操作团队按此流程执行。通常由售前(BD)或客户经理(KA)应对客户的一手需求,项目经理或产品经理(PM)组织关键的实施步骤及计划清单,虽然前期涉及职能部门较少,但在这个阶段中会把参与过程落实到细节。如果在商务阶段承诺了过多的个性化要求,则可能会让项目的实施投入过大。优秀的3PL必定是有科技能力的物流公司,以信息技术为组织工具,以数据为优化驱动力,连接上下游资源,实现解决方案输出。不同的项目可能SOP差异较大,甚至项目团队需要有一套独立的管理体系,在项目上线时必须对整个流程进行反复测试,以确保在运营的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例如,售后、宅配等需要面对消费者的项目,相对难以处理,需要特殊客服团队,对快递商的质量控制管理有时难以触及。

快递商丢一个客户对公司整体影响不会太大,而3PL不同,若流失一个大客户,则可能会损失一大笔收入,甚至团队都可能因此解散。3PL有个规模瓶颈,即无法将服务进行产品化、运营流程不能在各项目中复制、合同物流项目做得越多越大则管理越难,因此组织结构要不断优化,否则就无法支撑规模的变化,但管理分级又非常不利于项目制。在项目正轨运行中,仍经常面临各种业务变化、成本优化等需求,令项目维系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为了资源整合与成本控制逐步达到平衡,3PL经常以Workshop形式提出阶段性小型内部项目,通过持续优化来提升KPI。大部分项目非常依赖于甲方的业务增长,而一旦客户产品或市场出现衰退,提出成本诉求,由于项目成本已经很透明,那么项目就可能渐入下线阶段。跨境物流更多的是打造标准化运营体系及通用渠道,但面对大客户及细分卖家,项目化管理也非常有必要。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