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缴税主要有三种,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是世界各国海关对进出境的货物或者物品普遍征收的一种税,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开放度的主要标志,关税又分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按从价、从量等方式征收。

进口增值税政策

进口增值税,即进口环节征缴的增值税,是以环节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流转税。消费税,主要针对小部分高价值的进口消费品,个别还要加收奢侈品税。不同的进口方式,纳税种类会有差异,传统贸易口货物通常要三税合缴。

因此,单纯说关税下调惠及国内消费者,实际自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已下调不少,但很多商品反映在终端价上的折让却不够惊喜,因为还有其他税种,若该商品渠道商或品牌溢价较为强势,那么降低关税的举措对于终端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从2016年4月8日起,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为避免工业原材料等商品通过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渠道进境,扰乱正常贸易秩序,同时便于日常征管操作,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施新的税收政策及清单管理。

跨境电商不再适用行邮税及免征税额,关税暂设为零,暂按法定应纳综合税额的70%征收。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以及完税价格超过 2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

与同期发布的新版行邮税及贸易综合税对比,跨境电商新税总体有升有降,比如奶粉、纸尿裤等爆品,按传统贸易综合税率约 30%,而跨境电商新税 11.9%优势明显;行邮税15%有免征额,两者优劣要看商品完税价而定。一般贸易申报价格为进价,还有进项发票冲抵,而跨境进口征税的税基是按照销售价来执行,虽然11.9%看上去比一般贸易低,但优势已经缩水,反而变成一般贸易分流了跨境电商。

另外,跨境电商完税价格包括全程运费,计税基数大于行邮,用外贸术语来讲,以前的离岸价FOB 纳税改成到岸价CIF纳税,纳税成本将最终转移到消费者头上,部分电商依赖物流企业代缴税款,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资金压力。

新政的出发点主要是对试点经验的总结。一是政府没得利,影响长期税收总量。2015年全国税收收入约12.5万亿元,其中进口三项税合计约1.5万亿元,占比约 12%,作为重要税源,影响国库可是大事。新税与一般贸易税率接近,并取消免税额,最大限度地解决国家税收流失问题,让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这两个进口通道更加公平。

二是冲击内贸市场。一般贸易进口商经过多年经营,获得进口品牌的代理授权,要花巨资和长时间铺设分销渠道,并承担约 30%的进口贸易税。跨境电商渠道的低价倾销和近乎不受限制的清单,玩坏了这一格局。

保税进口,实际上属于商业贸易,“保税进、行邮出”的政策先例属于“破格”试点。较高质量和较低价格的优势,长期看可能会倒逼我国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但短期内会使得中国增长乏力的实体经济受影响。

三是操作规范化。跨境进口在 2014 年大规模兴起后,在国家海关监管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通过拆单、分包、冒名等攫取“灰色税惠”,各地管控程度不一,税差带来套利机会。政府为跨境电商量身定做的“单品税”,减少各地操作差异化,鼓励传统进口企业向电商转型,征税对象转向电商企业。

但政策对跨境电商依旧保持积极态度,重申“循序渐进、适时调整、逐步推广”,与原行邮税限额相比,跨境进口单笔交易额放宽了一倍,对于低价高频的商品来说,不啻以是一则福音,省去了个人物品50元以下免税的分拆烦琐,既节省了时间和包装浪费,也很绿色环保。虽然实行了年度合计封顶,再资深的“剁手族”用上全家的身份证消费额度也够了。

同时,为了增加有效供给,2016 年 9月,财政部取消部分化妆品消费税,利好日化线产品,关税提到了 15%,但跨境电商综合税,整体降了一半。而且,对于自海关放行之日起30日内退货的,可申请退税,并相应调整个人年度交易总额。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