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的股权规划会影响到公司后续融资的问题。因此来看一下,在公司进行融资以后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有一点需要在这里指出,就是在进行合伙创业时,一开始的财务投资者 C一般指的是个人投资者,而不是专业的风投机构。其实是很难把专业的投资机构当成一个合伙人的,因为风投机构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风险进行承担。

某知名企业在引进了投资以后,创始人设定了回购的相关条款:假如在某一年企业仍然无法上市的话,风投机构会要求企业把机构所持有的股份以多少倍的价格收购回去。后来,出于某些原因,该企业确实无法完成上市的要求,依照条款必须把风投机构持有的股份进行回购,最终该创始人只能把自己的公司卖给了其他机构来解决那一次危机。

从这里可以看出,风投机构实际上不是合伙人,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存在,而不会与共同承担风险。所以融资也是一把双刃剑,当资金充足时可能把公司发展壮大,而一旦发生问题,可能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甚至失去整个公司。

跨境电商企业融资简介

下面来举一个例子进一步解释这个问题。现在 A、B、C之间的股份结构为分别持有 58%、24%和 18%。假如两年以后,公司进入天使轮融资,稀释出10%的股份融资200万元。在这个时候,A的股份变成了52.2%。因为在这个案例中,A本身只持有 58%的股份,这一轮融资一般不能由 A独自承担而是由名个股东平摊。但是在很多其他案例中,假如A在一开始就持有 70%的股份的话,在第一轮融资中会由A一个人来进行股份稀释,B和C则不用进行稀释。在这个案例中,进行了第一轮融资以后,A 持有 52.2%的股份,A仍然对公司拥有控制权,一般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

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进行首轮融资,也就是 A轮融资,稀释了20%的股份。在这个时候,A 的股份就已经降到了 50%以下了。而 A 的股份一旦降到 50%以下,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而假如 A的股份越来越少,其对公司的控制力也就随之越来越小。

关于这个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布斯的例子。都知道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依照常理来看,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是不应该被别人赶出自己的公司的。而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乔布斯已经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像京东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企业,它们的创始人所占的股份比例其实是非常小的,像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大概占公司股份的 18%左右,但是他对公司的控制力依然非常强。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