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1.0阶段(1999-2003年)。跨境电商1.0时代的主要商业模式是网上展示、线下交易的外贸信息服务模式。跨境电商1.0阶段第三方平台主要的功能是为企业信息及产品提供网络展示平台,并不在网络上涉及任何交易环节。此时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进行信息展示的企业收取会员费(如年服务费)。跨境电商1.0阶段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衍生出竞价推广、咨询服务等为供应商提供一条龙的信息流增值服务。
在跨境电商 1.0阶段中,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及环球资源网为典型代表平台。其中,阿里巴巴成立于 1999 年,以网络信息服务为主,线下会议交易为辅,是中国最大的外贸信息黄页平台之一。环球资源网于1971年成立,前身为Asian Source,是亚洲较早的提供贸易市场资讯者,并于2000年4月28日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股权代码为GSOL。
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中国制造网、韩国EC21网、Kellysearch等大量以供需信息交易为主的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1.0阶段虽然通过互联网解决了中国贸易信息面向世界买家的难题,但是依然无法完成在线交易,对于外贸电商产业链的整合仅完成信息流整合环节。
跨境电商2.0阶段(2004-2012年)
2004年,随着敦煌网的上线,跨境电商2.0阶段来临。这个阶段,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摆脱纯信息黄页的展示行为,将线下交易、支付、物流等流程实现电子化,逐步实现在线交易平台。
相比较第一阶段,跨境电商2.0更能体现电子商务的本质,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服务、资源整合有效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包括B2B(平台对企业小额交易)平台模式及B2C(平台对用户)平台模式两种模式。跨境电商2.0阶段,B2B平台模式为跨境电商主流模式,通过直接对接中小企业商户实现产业链的进一步缩短,提升商品销售利润空间。
在跨境电商 2.0阶段,第三方平台实现了营收的多元化,同时实现后向收费模式,将“会员收费”改以收取交易佣金为主,即按成交效果来收取百分点佣金。同时,还通过平台上营销推广、支付服务、物流服务等获得增值收益。
跨境电商3.0 阶段(2013 至今)
2013 年成为跨境电商重要转型年,跨境电商全产业链都出现了商业模式的变化。随着跨境电商的转型,跨境电商3.0“大时代”随之到来。
首先,跨境电商3.0 具有大型工厂上线、B类买家成规模、中大额订单比例提升、大型服务商加人和移动用户量爆发五方面特征。与此同时,跨境电商3.0服务全面升级,平台承载能力更强,全产业链服务在线化也是3.0时代的重要特征。
在跨境电商 3.0阶段,用户群体由草根创业向工厂、外贸公司转变,且具有极强的生产设计管理能力。平台销售产品由网商、二手货源向一手货源好产品转变。
对于3.0阶段的主要卖家群体正处于从传统外贸业务向跨境电商业务艰难转型期,生产模式由大生产线向柔性制造转变,对代运营和产业链配套服务需求较高。另一方面,3.0阶段的主要平台模式也由C2C、B2C 向B2B、M2B模式转变,批发商买家的中大额交易成为平台主要订单。
跨境电商行业可以快速发展到3.0阶段,主要得益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得益于中央及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中央及各地政府大力推动的同时,跨境电商行业的规范和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如《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海关总署2014年第56号)、《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3]894号)、《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2]226号)、《关于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1]463号)等多项与跨境电商相关政策的出台,在规范跨境电商行业市场的同时,也让跨境电商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得到了保障。
其次,在海外市场,B2B在线采购已占据半壁江山。有相关数据指出,在美国,B2B在线交易额是B2C交易额的2~3 倍。在采购商方面,59%采购商以在线采购为主,50%供货商努力让买家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提升利润和竞争力。
第三,移动电商的快速发展也成就了跨境电商3.0阶段的快速到来。2013年,智能手机用户占全球人口的22%,首次超过PC比例,智能手机达14亿台。在美国比价网站Price Grabber调查中显示,40%的消费者会在进商场前进行网上比价,50%的消费者表示在商场会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网上比价。
移动电商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大屏智能手机和Wi-Fi网络环境的改善,使用户移动购物体验获得较大提高,用户移动购物习惯逐渐形成。另一方面,电商企业在移动端的积极推广和价格战促销等活动都进一步促进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大幅增长,方便、快捷的移动跨境电商也为传统规模型外贸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