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球的科技互联网公司来说,中国这片热土绝对是一个异类的存在。它拥有全球最多的用户、最多的智能手机、最大的消费市场、最有购买力的人群、最佳的物流体系,这里几乎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梦寐以求的超级大市场。

但是,这里似乎也有一个魔咒,跨国互联网企业在这里打拼多年之后,并没有获得一个好的收场。要么退场,要么死掉,媒体和分析人士给出的解释是水土不服。当然,亚马逊中国算是一个异类中的异类了,它应该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唯一“幸存者”。

秉承“全球资源本地创新”战略,亚马逊在中国积极借助其全球化创新布局。亚马逊全球副总裁暨亚马逊中国总裁张文翊表示:“受益于全球先进的技术与资源,亚马逊将全球多个优势业务带到中国,为中国市场持续增长注入新力量。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成为亚马逊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国市场而推出的新想法、新举措或新业务模式正在借助亚马逊全球化平台惠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未来我们将持续挖掘本地用户需求,推出更多助益行业发展的全球化创新实践。”

互联网企业亚马逊中国和盘托出了四大核心业务重点:1.包括以亚马逊“海外购”和“全球开店”为中心的跨境电子商务;2.涵盖纸书、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和电子书的亚马逊阅读;3.亚马逊物流运营;4.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即蜚誉全球的AWS。与此同时,还展示了亚马逊在全球的一些领先性的创新,包括首家互联网思维线下体验店Amazon Books、全球首家线下无人实体商店 Amazon Go、以及亚马逊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无人机、代表新一代全球智能物流水平的Kiva机器人、“亚马逊发明家”等。

一口气推出如此之多的创新产品,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创新是亚马逊的DNA。在过去的20年间,秉持着‘顾客至尚’的理念,亚马逊在全球推出了诸多改变人们生活、引领行业发展和变革的创新。

同时,亚马逊全球开店通过“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助力卖家拓展跨境出口。技术方面,中国企业积极利用亚马逊的创新科技来驱动业绩的增长。许多中国卖家通过搭载和使用Alexa及其数据分析功能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打造智能产品,实现产品创新,推动品牌升级和业务发展,成为深受海外消费者喜爱的国际品牌。商业模式方面,作为中国领先的跨境电商出口品牌,亚马逊全球开店在中国推出帮助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的创新模式。

在“一进”方面,亚马逊中国自2014年开始推进国际品牌战略,通过打造全球首个覆盖亚马逊美国、英国和日本多个海外站点、本地化的全球商店——亚马逊海外购,以及香港/保税仓、进口直采、品牌直供以及品牌官方旗舰店等在内的全渠道业务战略布局,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丰富选择。最新数据显示,亚马逊中国目前已经引入逾80,000国际品牌,亚马逊海外购选品总量已突破1600万。

在“一出”方面,亚马逊中国借力“全球开店”这一创新业务模式,为中国企业提供全球渠道、技术以及本地专属的创新工具、服务与团队支持,帮助中国卖家直接触及亚马逊全球超3亿的活跃付费用户以及100万企业和机构买家,助力中国卖家高效地实现在产品、模式和品牌层面的创新,极大地拓展了海外市场。

互联网企业能够实现这一切,要拜亚马逊全球资源所赐。亚马逊在全球有14大站点,遍布全球的140大运营中心,构建了全球化智能运营网络,实现跨地域、无国界库存分配和调拨,可覆盖185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其他电商企业所不能企及的。

除了跨境电商,亚马逊中国还有一个超级服务也是其他电商公司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那就是亚马逊全球最成功的会员服务——亚马逊Prime。

进口方面,亚马逊海外购为中国消费者带来超过21万国际品牌和2000万海外正品。此外,亚马逊海外购、保税仓业务与自营一般贸易进口共同构建了亚马逊跨境网购的三驾马车,全面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跨境网购需求。由中国首创的亚马逊海外购模式目前已经迅速落地墨西哥、英国、印度、澳大利亚。专为中国市场定制、提供跨境免邮、数字阅读等多项权益的Prime会员服务也备受中国消费者喜爱,仅过去一年,围绕海外购和Prime会员服务的技术升级、功能优化和创新多达数十项。近期亚马逊还创新布局了首个海外购跨境前置仓,使得亚马逊中国成为国内首个在跨境领域实现“订单未下、包裹先行”的电商平台。

如果说,支撑跨境电商的一进“海外购”和一出“全球开店”是亚马逊中国架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桥梁的话,那么亚马逊Prime就是这座桥梁上的高速直通车,它的存在让这座桥梁极大地提升了效率的同时,也让亚马逊全球“顾客至尚”的理念进一步深入全球消费者内心,成为全球电商行业的标杆。

作为亚马逊全球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亚马逊中国在中国市场秉承的“坚持+创新”法则,一边坚持着全球经营理念,一边不断进行本地创新。可以说,跨境电商对于亚马逊中国来说,简直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没有谁比它更适合开展这个业务了。亚马逊中国能够成为全球跨境电商的新标杆,也就顺理成章了。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