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作为一种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物品,既具有物质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这种文化属性的附加可以提升商品的价值表现,使商品既可以作为一种物质交换而存在,又可以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交流,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因此,也可以说,商品文化是商品价值的一种表现。掌握商品文化可以拓宽文案人员对商品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使其写出更具有精神感染力的文案,加深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进而形成独特的文化烙印,增加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忠实的消费群体。

商品文化一直存在于商品交换的过程中,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对商品除实用性的要求外,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享受。不同的商品,由于地域环境、社会习俗、文化环境等不同,会具有不同的商品文化;同样类型的商品,也可能由于生产地、制作工艺等不同,而产生各异的风格。因此,不同的商品文化容易形成商品之间的差异性,使商品之间产生区别,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商品文化的形成主要依赖的因素

1.地域文化环境

地域文化环境是指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文化环境,常由商品所在地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传统所形成。其中,风土人情是地域文化最为显著的因素,是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与流传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是商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传播内容。历史典故、文化传统、民俗文化、习惯传承等都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因素。

例如,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景德镇瓷器、曲阳石雕、汾阳杏花村汾酒、绍兴黄酒、松花皮蛋、宜宾五粮液、安岳竹席等地方特色商品的背后都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同类商品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传递商品的价值,满足消费者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2.商品流行性

商品流行性是指商品在消费市场中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和使用的程度。如果大部分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对某种商品同时产生兴趣,使该商品在短时间内成为众多消费者消费的对象,那么这种商品就可以看作流行商品。流行商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和消费需求,可以体现出消费者的文化追求。如在写作服装类商品文案时,就常采用时尚、百搭、流行、经典、热卖等具有“流行”意味的词语。

熟悉商品文化后,文案人员即可对商品文化进行包装和优化,写出具有文化气息和情感氛围的文案,使之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吻合,从而建立起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度联系,形成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广告文案、商品说明文案、品牌故事等就是典型的依靠商品文化而写作的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文案。

(本文内容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连连国际赞同其观点和立场)